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宿迁怀文初三数学试卷答案)

科目名称 小学数学

适用年级 二年级上册

需要课时 79课时(新授)

教 材

分 析

(包括本册教

材在本门课程

和年级段的地

位与作用,及

教学重点和学

习难点)

课程类型 国家课程

设计教师 刘明莉

编制时间 ___9月

本册教材共9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共有6个单元,占全册学习内容的

66.66%;空间与图形共有3个单元,占全册学习内容的33.33%;还有两

个相关链接。

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多、份量重,知识点分散、零碎、重点多、难点多,学

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知识点的落实到位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

得犹为重要,除此之外,还将对有些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提高教

学的质量。

纵观教材,本册概念和计算所占比重比较大,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

数感很重要,其教学重点是表内乘法和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角的初步认

识,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是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

初步认识了乘法,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认识了人民币、学会

了简单的换算,学会了简单的分类、比较、统计,并认识了“上下、前后、

左右”几个方位,还学会了整时、半时的认读,接触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及它们间的关系。通过开学初的摸底交流,发现多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较

好,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习兴趣、习惯、方法和心理特征: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较好,

学生学习热情高,部分学生受年龄的限制,自制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课堂实施有一定的难度。从心

理特征来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学习竞

争意识浓。

学习方式:由于我校班额较大,人数较多,结合一年级学生所特有的年龄

特点,我们将以同位合作学习为主,采用适合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重视

教师的引领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

欢上数学课,做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 情

分 析

(包括学生已

有知识基础、

学习方式、学

习习惯和学习

态度)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遵循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确定

如下课程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算式中

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理解倍的意义。会用口诀计算

(4—

6

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混合运算。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会根据给定的东西南北中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

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经历乘法、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

号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运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认识角、

辨别方向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 培

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能应用表内乘法、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分步解决

的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感受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领域

学习内容

一、表内乘法(一)

三、表内乘法(二)

四、除法的初步认识

数与

代数

六、表内除法

八、有余数的除法

九、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3、4、5的乘法口诀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

义与自编口诀

3、在理解平均分含义的

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

意义。

4、用口诀求商

5、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

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

的除法。

6、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

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

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

路和解题策略。

学习难点

乘法口诀的意义和

编制

寻找规律、记忆口

在理解平均分含义

的基础上初步理解

除法的意义。

在理解平均分含义

的基础上初步理解

除法的意义。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

意义,明白余数比

除数小的道理。

理解两步计算问题

的数量关系,掌握

分步解决两步计算

问题的一般思路和

解题策略。

条)

两步解决问题的乘加(减)、除加(减)问题。能应用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除法,理解,问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