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写数学试卷适合听哪本书)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页例1和第107页“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植树棵树之间的规律。

2.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2.让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春天到了,阳光明媚正是植树好季节。美化环境,造福人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谁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学生回答:植树节。

师:但你们可知道,在植树活动中还有不少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相互交流。

明确:在100米长的路的一边植树,每间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

要求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3)植树有几种情况?

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引导:两端都栽树、一端栽、两端都不栽三种情况。

引导学生画图表示出来。

(4)计算你的设计需要多少棵树苗?能利用画线段图把它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组内交流。

汇报展示。

100米太长,先画出10米来表示。

从图上你看出了,10m可以栽几棵树?中间有几个间隔?

学生观察后汇报。

引导学生明确什么间隔:间隔是指两物体之间的一段距离,这里指两棵树之间的间距。从图上可知,10m可以栽3棵树,中间有2个间隔。

再用线段图表示20m、30m、40m的栽树棵数。

观察、讨论: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 (5)你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小结:“两端都要栽”时,棵数总比间隔数多1,也就是:棵数=间隔数+1。

学生用线段图表示50m、60m、70m、80m的栽树棵数。

独立完成后,老师评价。

(6)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提问:例1中的长度是100米,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两端都要栽”时,棵数=间隔数+1。

100÷5=20(个)…………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答:一共需要21棵树苗。

(7)总结规律。

在“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关系呢?

学生讨论、汇报。

老师引导小结,并板书: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总长=(棵数-1)×间距

间距=总长÷(棵数-1)

2、.即时巩固。

如果是在长3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可以栽树多少棵?

先分析题意,再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解答:间隔数:300÷5=60(个)

棵数:60+1=61(棵)

答:一共可以栽树61棵。

【课堂作业】

1.完成第107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先分析题意,再独立完成。

2.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

学生先分析题意,独立完成后汇报。

分析:要求栽银杏树的棵数,要先求出一共有几个间隔。

答案:1.2千米=2000m

间隔数:2000÷50=40(个)

盏数:40+1=41(盏)两旁都安:41×2=82(盏)

2.间隔数:25-1=24(个)24×1=24(棵)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总长=(棵数-1)×间距

间距=总长÷(棵数-1)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1~5题。 2.《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两端都要栽”时,棵数总比间隔数多1,也就是:棵数=间隔数+1。

100÷5=20(个)…………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答:一共需要21棵树苗。

“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总长=(棵数-1)×间距

间距=总长÷(棵数-1)

教学反思: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植树问题是数学中一个独立的单元,其内容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这一课我们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研究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因此,教师从例1的数字较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在画图过程中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从而启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数字小的来画一画。从而让学生领悟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而且,可以在这种与平常不一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实感知和学习经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节课,每一环节教师都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会数学知识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