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春考专题数学试卷题型)
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3篇
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
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
决策。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
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
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 1)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第 1 页 共 10 页
( 3)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
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
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
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
情况如下表。
( 1)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
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
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
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
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
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
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
的意义。
第 2 页 共 10 页
更多推荐
学生,数据,分数,学习,统计,进行,中位数,平均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