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湖北高三学生上传数学试卷)

三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培优试题测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3

厘米=

( )

毫米

6000

米+

4000

米=

( )

千米

7000

千克=

( )

1

吨-

800

千克=

( )

千克

2

.小红去看电影,

7

40

分电影开始,她早到了

20

分钟,小红是

( )

到达电影院。

3

.在估算

68×7

时,应把

68

看作

______

,乘积大约是

______

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欣的身高

128( )

,体重

30( )

,她跑

50

米需要

12( )

数学课本厚度大约是

6( )

小华立定跳远跳了

15( )

一辆卡车载重量

5( )

,卡车每小时行驶

80( )

5

.一张书桌

502

元,一张椅子

199

元。妈妈买这两件东西,大约应准备

( )

元,收银员

实收

( )

元。

6

.一张书桌的价钱是

305

元,一把椅子的价钱是

279

元。如果两种都买,大约带

( )

就足够了。

7

.要使

345×□

的积是三位数,

内最大可以填

( )

;要使积是四位数,

内最小可以填

( )

8

□28×3

的积是三位数,方框里最大可以填

( )

二、选择题

9

.三(

2

)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

19

人,

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

22

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9

人,三(

2

)班一共有

( )

人。

10

.用手势表示

1

分米的长度,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11

.芳芳早上

9

15

出门去上学,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走

10

分钟,她可能(

)到校。

A

9

20 B

9

22 C

9

30 D

9

24

12

.三年级(

1

)班参加语文课外小组的有

8

人,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有

9

人,两个小组

都参加的有

3

人,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共有

( )

人。

13

375×4

的积末尾有(

)个

0

A

0 B

1 C

2

1

1

14

.同样多的一杯水,甲喝了一杯的,乙喝了一杯的

2

,(

)剩的多。

3

A

.甲

B

.乙

C

.一样多

15

.如图,天天把两张长

10

厘米的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条重叠粘贴在一起,重叠长度为

4

厘米。粘贴后纸条的总长度是(

)。

A

14

厘米

B

16

厘米

C

20

厘米

16

.一个周长为

12

厘米的长方形,被剪掉一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如图所示),周

长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在图中再剪掉一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使得周长仍然不发生变化,有

)种不同的剪法。

A

3

17

.口算。

35

45

48

48

78

39

100

24

B

4 C

5

31

6

90×3

400×6



1

7

55

508

196≈

906

699≈

79×9≈

3×204≈

18

.列竖式计算,带

号的要验算。

357

416

604

258

580×5

406×7

782

139

※900

294

19

.脱式计算。

220

160

430

356

72÷9

212

203

50×9

120

413×

45÷9

694

-(

253

277

20

.学校准备建一个周长是

16

米的长方形花圃,您能设计出两个不同的花圃吗?在方格纸

上画出来。

21

妈妈带了

300

元,买一个和一台,够不够?

22

.下表是某百货超市部分商品的价格表:

商品名称

价格(元)

自行车

电风扇

台灯

MP4

485

135

138

217

1

)妈妈用一张

1000

元的购物卡买了一台电风扇和一个台灯,购物卡还剩多少元?

2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3

.果园里种了

36

棵梨树,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4

倍,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多

45

棵。苹

果树有多少棵?

24

.柏树有

27

棵,柏树是松树的

3

倍,松树和柏树共有多少棵?

4

25

.某商场购进榴莲

36

个,三天卖完。第一天卖出,第二天卖出

8

个。

9

1

)第一天卖出榴莲多少个?

2

)第三天卖出榴莲多少个?

3

)第一天卖出的榴莲是第二天的多少倍?

4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26

.王伯伯要靠墙围一个长方形的菜地,现在只有长

100

米的围栏,有二种方案可以选

择,请帮忙选一选,算一算,下面哪种方案最合适?

27

.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参加绘画小组的有

22

人,参加舞蹈小组的有

18

人,两个小组

都参加的有

9

人。

1

)填写下边的图。

2

)参加兴趣小组的一共有(

)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30 10 7 200

【解析】

3

厘米换算成毫米数,用

3

乘进率

10

单位相同直接计算,再把结果米换算成千米数,除以进率

1000

7000

千克换算成吨数,用

7000

除以进率

1000

1

吨换算成千克数,用

1

乘进率

1000

,再减去

800

千克即可。

3×10

30

6000

4000

10000

10000÷1000

10

7000÷1000

7

1×1000

1000

1000

800

200

3

厘米=

30

毫米

6000

米+

4000

米=

10

千米

7000

千克=

7

1

吨-

800

千克=

200

千克

【点睛】

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

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2

7

20

【解析】

因为小红早到了

20

分钟,说明到达电影院的时间比

7

40

分还早;用电影开始的时间减

20

,求出小红是几点到达电影院。

7

40

分-

20

分=

7

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理解清楚

早到

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

70 490

【解析】

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把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乘一位数,据此解答。

在估算

68×7

时,应把

68

看作

70

70×7

490

,乘积大约是

490

【点睛】

熟练掌握估算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

厘米

##cm

千克

##kg

##s

毫米

##mm

分米

##dm

##t

千米

##km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

计量小欣的身高,结合数据

128

可知:应用

厘米

做单位,计量她体重,结合数据

30

知:应用

千克

做单位,计量她跑

50

米需要的时间,结合数据

12

可知:应用

做单

位。

计量数学课本厚度,结合数据

6

可知:应用

毫米

做单位。

计量小华立定跳远跳了多远,结合数据

15

可知:应用

分米

做单位。

计量一辆卡车载重量,结合数据

5

可知:应用

做单位,计量卡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

结合数据

80

可知:应用

千米

做单位。

小欣的身高

128

(厘米),体重

30

(千克),她跑

50

米需要

12

(秒)。

数学课本厚度大约是

6

(毫米)。

小华立定跳远跳了

15

(分米)。

一辆卡车载重量

5

(吨),卡车每小时行驶

80

(千米)。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

灵活的选择。

5

700 701

【解析】

要想知道妈妈买这两件东西大约要准备多少元,应先估算出这两件东西的价格和,把

502

看作

500

199

看作

200

,两个估算的价格相加即可,

500

200

700

元;收银员会收多少

元,即这两件东西的价格和,

502

199

701

(元)。

502

199≈500

200

700

(元)

502

199

701

(元)

所以一张书桌

502

元,一张椅子

199

元。妈妈买这两件东西,大约应准备

700

元,收银员

实收

701

元。

【点睛】

此题考查了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590

【解析】

用一张书桌的价钱加上一把椅子的价钱,求出花费的总钱数。将

305

估成

310

279

估成

280

,再相加求和。

305

279

≈310

280

590

(元)

则大约带

590

元就足够了。

【点睛】

本题考查整数加法估算,题目求的是带多少钱足够,则应将两个价钱估大。

7

2 3

【解析】

分别将

2

3

4

代入

345×□

中,并计算出此算式的积,然后根据积填空即可。

345×2

690

,此时积是三位数;

345×3

1035

,此时积是四位数;

345×4

1380

,此时积是四位数;

因此要使

345×□

的积是三位数,

内最大可以填

2

;要使积是四位数,

内最小可以填

3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3

【解析】

300×3

900

,因此分别将

3

4

代入

中,从而计算出

328×3

428×3

的积,然后再根据计

算出的结果填空即可。

328×3

984

428×3

1284

;因此

□28×3

的积是三位数,方框里最大可以填

3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

9

32

【解析】

用参加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的人数减去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即可解答。

19

22

9

41

9

32

(人)

所以三(

2

)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

19

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

22

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9

人,三(

2

)班一共有

32

人。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容斥原理。利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

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

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

10

B

解析:

B

【解析】

根据生活实际写出各个选项表示的长度即可解答。

A

.表示的长度大约

1

米;

B

.表示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

C

故答案为:

B

【点睛】

表示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11

C

解析:

C

【解析】

用出门的时间加上从家到学校走路只有要用的时间,求出最早到校的时间,再看哪一个到

校时间不早于这个最早到校时间,即为所求。

9

15

分+

10

分钟=

9

25

则她至少

9

25

到校。

A

9

20

9

25

早;

B

9

22

9

25

早;

C

9

30

9

25

晚;

D

9

24

9

25

早;

故答案为:

C

【点睛】

本题考查时间推算问题,根据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可能

到校时间应不早于所求最早到校时间。

12

A

解析:

14

【解析】

用参加语文课外小组的人数加上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人数再减去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

即可解答。

8

9

3

14

(人)

所以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共有

14

人。

【点睛】

解答本题的依据为容斥原理之一:既是

A

类又是

B

类的元素个数=属于

A

类元素个数+属

B

类元素个数-

A

B

类元素个数总和。

13

C

解析:

C

【解析】

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求出

375×4

的积,再看积的末尾有几个

0

375×4

1500

375×4

的积末尾有

2

0

故答案为:

C

【点睛】

本题考查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确定积末尾

0

的个数需计算出得数。

14

A

解析:

A

【解析】

1

1

要求出谁剩的多,也就是求谁喝的少;甲、乙喝的是同样多的一杯水,所以比较和

2

3

大小即可解答。

1

1

2

,甲喝的少,则甲剩的多。

3

故答案为:

A

【点睛】

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

B

解析: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两个长方形的长加起来,然后再减去

4

厘米即可,依此计算并选择。

10

10

4

20

4

16

(厘米)

故答案为:

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图形的重叠粘贴,熟练掌握长方形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

A

解析:

A

【解析】

根据周长的定义:是由

12

条边长为

1

厘米围成的图形;

剪法一:剪去上面一排左边的

1

个小正方形,此时图形是由

12

条边长为

1

厘米围成的图

形,如下图:


更多推荐

时间,单位,参加,计算,考查,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