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数学试卷分析300高3)

初中数学万能说课稿6篇

初中数学万能说课稿6篇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

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万能说课稿,如

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数学万能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

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

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

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

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同学们更为深刻的理解 数形结合

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

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

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同学们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

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

索过程,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

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同学们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教法学法设计

第 1 页 共 23 页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同学们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y=kx+b,k≠0;y=kx ,k≠0;y=k/x , k≠0)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

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

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

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电

脑演示)

例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s=πr(r 0)

例2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

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y

(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

解: y=100(1+x)?

=100(x+2x+1)

= 100x+200x+100(0

教师提问:以上两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同学们列出关系式,启发同学们观察,思

第 2 页 共 23 页


更多推荐

函数,同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