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大连小升初分班数学试卷)

2018教科研工作报告

市级课题一共9个,其中包括沈杰校长负责的北京市教育

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探索促进学生发

展的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目前课题正在进行中。希望老师们积

极参与课题研究、留存和提交课题进程资料、开设相关公开课和

研究课、撰写相关论文或教学反思。

二、教师参赛获奖

在北京市首届高中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我校共有7位教师获奖:

田云、黄凤圣、章红、李军华、刘亚俊、任伟然获二等奖,范鸿

飞老师获三等奖。石泉老师《走进非洲-非洲鼓乐》获第六届全

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二等奖;万璐璐老师海淀区教师基本功比赛

一等奖;徐静老师获第五届全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学术

交流研讨会示范课特等奖。()

三、教师论文获奖

我校教师参加全国和省市级论文评比获奖35篇,其中包括黄凤

圣老师的论文《知识逻辑结构在教学和设计中的应用》获2017

年高中数学课程论文比赛全国一等奖;王建华老师的论文《在解

析几何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同一比赛中获全国

一等奖。李鑫老师的论文《浅析思维导图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运

用》获北京市优秀论文一等奖。白艳云老师的论文在化学课堂教

学中通过问题连续体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研究-以《利用化学方

程式的简单计算》为例获北京市一等奖。()

括号内是获奖篇数,包括教师自己发表文章和指导学生发表

文章。指导学生发表文章属于教师指导竞赛范畴,不作为教师科

研表彰依据。另外,各种年会、课题组组织的论文评选不计入物

质表彰范畴。本年度的论文获奖达人是化学组的白艳云老师,一

共6篇。

四、教师论文发表()

全国和省市级期刊类论文发表20余篇,其中包括王雯斌老师

在全国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生物学通报》上发表的《对叶片正

面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吗?实验改进》及在《中学生物教学》上

发表的《一道高考题的背景和启示》;黄洁云老师在国家核心期

刊《思想方法》上发表《用函数观点解数列题错解例析》;李军

华、王军、柳东梅、李寒、杨素平、王淑艳等六位教师在全国中

文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上发表《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

使用同伴评价提高学生识错能力的行动研究》。

五、指导学生竞赛

本年度我校教师指导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100余人次,其中包

括何文杰老师指导的于位之同学在2017年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

中获全国二等奖,目前已取得北京大学保送资格。丁伯华老师

2017年3月指导陈撷英、傅博凡两位同学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科

技创新大赛北京市二等奖。范鸿飞、田健、赵成龙等三位教师指

导于子涵、刘润轩、徐超凡、郑天禹等四名同学获得全国中学生

物理竞赛(北京赛区)二等奖。王中秋、吴颖两位老师指导叶欣等

10为位同学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复赛北京赛区)三等奖。

安祎春老师指导邹洛颐同学获得第十五届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

用知识竞赛一等奖。

六、发展指导课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的容量、难

度、要求,学习的方式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在学业上面临

较大的压力。此外,一个人是否成才在于能否较早的理性客观的

认识自己的常处、短处与兴趣点,并以此做出自我发展的规划。

在这一方面,相比于欧美国家的中学生,中国学生缺少对未来明

晰的发展规划,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因此从本

届高一开始,学校开设发展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在高中伊始就

做好人生规划。这是一门新开发的课程,是由多个任课教师共同

完成的,即针对不同的阶段和课程由不同的教师任课。

(一)斋堂研讨会

2017年7月在门头沟召开了新老高三交流研讨会、新教师入

校培训会、高中创新素质实验班研讨会,老师们在会上畅所欲言,

积极献智献策,不仅总结了经验和教训,还从学校长远的发展角

度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二)平谷研讨会

2017年7月15-18日在平谷召开了暑期研讨会。全体教学干部、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新高一全体任课教师和拔尖创

新人才课题组成员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就自主排课的意义和实施

方案、选修课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就课程行动方案的实施

和学生发展指导课程进行了具体指导。各教研组长组织各组教师

就学科课程整合方案、长短课时排课建议、选修课申报方案、选

修课课酬建议、自主研修课管理方案、自主会考评价方案等六方

面的内容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和详实的汇报和沟通,为开学

实施自主排课方案做好了准备。第一·报告

(三)新课改系统培训

为更好地管理学生并进行过程性评价,我校引进了深圳龙创

公司的新课改系统,并针对该系统的使用进行了相关培训。虽然

在这个学期的试用过程中因为系统的不完善而给老师们的工作

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利,但是老师们尤其是高一年级的全体任课教

师们还是在百忙之中积极地接纳并尝试使用,同时提出了许多好

的建议。根据老师们的建议,我们与龙创公司进行了积极的沟通,

要求他们进行了许多功能上的改进。现在高一老师们已经能够进

行网上选修课申报、课堂考勤、选修课考勤、成绩录入、形成性

评价录入等操作。相关的培训资料在ftp教科研教师下载中可以

找到,需要的老师可以下载使用。

今年我校新入职教师达33人,为让老师们尽快适应我校的教

学工作,在开学初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解题大赛,参赛教师包括

新入职教师和35岁以下教师(区级学科骨干教师除外)。参赛教

师都积极认真地进行了备考和考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九、重点工作回顾

3月22日,北京高中课改样本校项目组课程与教学专题研讨会

在我校成功召开。我校同时开放了20多门展示课程,均受到了

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第()

5月15日,在我校举行了海淀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首师大附中开放日活动。市区领导和9

所大学科研院所的专家和领导都参与了此次活动。

2017年我校建设了一批首师大附中校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并

在首师大信工学院、物理系、大钟寺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多家

单位颁发了首师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校外培养基地的牌匾,并和

各基地展开了在博识课、学生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等全方面的合

作。

2017年暑假学校突击建设了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工程,在实验

楼四层建立了专业的机器人机械机构、智能控制、航空航海模型

制作、电子制作等多个专业科技教室,在新引进的专业科技教师

的带领下,我校的科技教育开始步入正轨。第一·报告

10月19日,在首都师大附中的对口资源单位航天科工集团举行

了走入航天科工集团的活动。该项目在目前正按计划在积极推

进,相关的考察和研究活动也在按计划深入,课题组为明年9月

份的结题验收正做着积极的准备。

教科研表彰共包括两项,一是每年9月的教师指导学生竞赛

表彰(实发奖金),二是每年12月份的科研论文表彰(奖励书费报

销额度)。今年指导学生竞赛奖金已和9月中旬一次性奖励一起

发放,在讲授辅导及加课一栏。

1.每年9月份表彰教师指导学生竞赛,时限是每年7月至次年6

月,按学年度进行统计。6月底公示。第(

学科竞赛或有科研课题(5%)

第二课堂情况(5%)

比赛获奖加分

6月底7月初公示。

十一、科研表彰

(一)科研奖励

以教师论文获奖、发表及教师个人参赛获奖为依据,评选出

2011-2017年度科研奖励等级,名单如下:

特等奖7人:黄凤圣、黄洁云、王建华、李军华、王克海、王雯

斌、张艳红

二等奖12人:安祎春、贾素珍、刘萍、刘亚俊、彭志峰、任伟

然、田云、温红、徐静、姚璐、尤飞、张立芹

四等奖2人:杜以梅、吴胜会第(

二等奖15人:姜晓艳、杨梦醒、潘霞、吴哲、姚璐、杨娜、徐

小燕、刘丹、杨筝、朱星昨、冷冬辉、倪佳、王雯斌、冯春艳、

吴溪()

三等奖24人:白雪、孙伟、邵海磊、周素裹、高美娟、王海

平、吕亚峰、王芳、安祎春、李洋、王冬丽、苏洪、刘博闻、马

丽娟、刘然、任慧、魏绍志、傅雷晓萌、于京波、吴颖、刘明、

何维、王佳、王玉娇

附2017年教科研十件大事第(

三、7月暑期研讨会确定发展指导课实施方案及课程安排;

四、9月6日进行新课改系统高一高二教师培训;

五、9月14-15日高一学生进行首次网上选课;

六、10月启动网络形成性评价系统;

七、11月初中教师基本功比赛(说课、笔试);

八、11月校本培训-承担区级班会公开课两节;

九、12月区级课题中期检查;

十、12月教科研年终总结表彰大会。第一·报告


更多推荐

学生,教师,老师,指导,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