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发(作者:2021高考II数学试卷)

一个星期的数学日记怎么写

数学周记 篇1

“ 3.141592653……”哦,这是神马情况,都半个多小时,哥哥怎么还在这儿念叨着这些数字,什么3.1415926我都快听会了。咦,慢着,这不是“圆周率”吗,哥哥背它做什么。我带着疑问来到了哥哥的房间。

我问哥哥:“哥哥,你背圆周率干什么?”“没事干,背着玩儿呗。我刚才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就把‘圆周率’小数点后30位背会了,

现在我可以在十秒内背出来呢!”哥哥得意地说。听了哥哥的话,我十分不服气,于是就跟哥哥打赌说,我一定会在十五分钟内把圆周率小数点后30位背会。

背东西要有方法,如果我要像哥哥那样死记硬背的话,估计半个小时我也背不会。为了能背得又快又牢,我决定用谐音来记。我家有一本书上面就有圆周率谐音记忆法。我找到了那本书,书上是这么写的: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儿乐(26),我三壶不够吃(535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死了算罢了(43383),儿弃沟(279)。

这是写一个酒徒在山寺狂饮,醉死山沟的情景。

我先把这篇文言文背了下来,用了3分钟,又开始根据这些文字的谐音背数字,可是在背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字的谐音读不出数字来,比如:我三壶不够吃的“够”是用来表示9的,可是“够”和“9”并没有谐音关系,于是,我只好继续观察,看看有没有其它的规律。

看着看着,我发现“我三壶不够吃”的“够”和“儿弃沟”的“沟”是谐音,都是用9来表示,“酒杀尔”的“杀”和“杀不死”的“杀”都是用3来表示,“死了算罢了”的两个“了”和“算”也都是用3来表示……我就用这样的方法一点一点地记,不一会儿就背会了。为了能背得更熟练,记得更牢固,我还边背边写,写了十遍以后,我觉得我记得已经挺熟练的了,我拿秒表测了一下,我只用了6秒就把这30位数背了下来。

我来到了哥哥的房间,哥哥不屑一顾地说:“是不是背不会,来认输呢?”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一口气把30位数一个不落地背了出来,哥哥见我背得这么熟练,不敢相信地说:“天啊,你才用了十分钟就背得这么熟练,太厉害了吧!”看着哥哥那吃惊的表情,我开心地笑了。

数学周记 篇2

今天中午,数学李老师要跟我们玩一个数学游戏,我们的目光都“嗖——”的一下转到李老师这边来,老师开始讲游戏规则:“我把一个磁块放进三个纸杯中的其中一个纸杯里,你们来猜磁块在那个杯子里,我问你们换不换,你们就回答,好不好!”

“好!”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老师让坐在三组第一排的我用讲台上的`两个大本子帮他挡住,李老师就飞快地移动着三个纸杯,而且不让其他同学看见。当李老师移好了,我就把本子拿开。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猜哪个纸杯里有磁块?”同学们争先恐后,高高地举起手,大声嚷嚷着。李老师随便

点了一位同学起来回答,那同学说:“我选左边那个纸杯子。”“那我告诉你。”李老师拿起中间的一个纸杯:“这个杯子是空的,你换不换?”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又嚷嚷起来。“换······”“不换······”“换······”“不换······”“停!停!停!”李老师说了三声。“换!”那同学终于做下了决定,老师就把最后一个杯子掀开,从杯子里掉出来了一个黄色磁块。“耶!耶!”同学们开心的欢呼声响成一片。班长余昕彤就在黑板上的‘换’字下面打了个‘勾’。

后来,我们又玩了很多次,也都得出了结果。

大家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呢?为什么我们会一直玩这个游戏?那我就告诉你们吧:其实,这个游戏就是我们正在学着的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统计与可能性。

数学周记 篇3

可能是为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课本上设计了生活中的数学这节课,课本上的4幅图中都有我们最近学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学生没有费事都很快找到了这些数学知识,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我设计了一道改错题,让学生找错改错,起到了很好的练习作用。

这道题的名字叫“小迷糊”日记。

今天是星期天,早晨起床后我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重65千克的鸡蛋,吃完早饭后,背起2吨的背包出门了。我去了动物园,在动物园里见到一头5千克重的大象一只5克的小兔子正

在吃一棵3克的大白菜。我又去了超市,买了一袋1000千克的洗衣粉。

中午回家时,看见工人叔叔正在修桥,一辆卡车满载7克左右重的砂石向工地驶去。

这真是愉快的一天。

这道改错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很好的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最后,我提醒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是在用数学知识时一定要准确,不能像题中的“小迷糊”一样,乱用数学知识,引出这么多的笑话。

上完这节课后,我还布置一道课后作业,在生活中找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应用的数学知识,比一比谁找到的最多,下节课我们来一起汇报。我还计划布置一篇数学日记,题目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周记 篇4

今天我和妈妈去买橘子。橘子是1。8元一斤,妈妈买了4。5斤,本应该付8。1元,可营业员太粗心,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钱。我又用脑子重新算了一遍,是阿姨错了。

我说:“阿姨,1。8乘4。5等于8。1元呀!怎么会是九元呢?”“嗯,对呀。”阿姨说,接着找回了妈妈九角钱。

数学周记 篇5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6名,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

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6名,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个别学生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初步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他的经验和总结:

1、运用恰当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直观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声、像、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具和

学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让学生用学具盆中的数字卡片摆出算式,比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结果要方便,而且组成一个数时,更能显示“摆”的优越性,注重微机在课堂中的使用,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效果。

2、数学课上,强化了知识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结合事例和史料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的教育,如: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任何一个数学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着他的辛勤汗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上学期我注意了课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数学课中感到新颖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3、挖掘数学中知识美的因素,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知识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比例的技巧美,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兴趣的目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游戏都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扑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纳入数学游戏中,学生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善于动脑。

5、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

数学周记 篇6

今天,我们来到商场,看见了一件衣服原件是:280元打3折。妈妈问我你知道现价是多少元吗?我想到了老师课上讲的打折问题,是用原价*打折/10=现价。我想了想便告诉妈妈用280*3/10=84元。妈妈点了点头。

我和妈妈继续逛商场,这时看见一个东西,妈妈便说:”一件东西打5折后是98元。“妈妈问:”你知道它的原价吗?“我马上告诉妈妈是196元。妈妈问我你怎么这么快就算出来了呢?我说:”原价*5/10=98,98*10/5=原价=196元。还有一种就是原价*1/2=98,98*2=196元。所以原价就是196元。妈妈点了点头说:“非常好,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中不能缺少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数学无处不在。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生活,哥哥,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