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发(作者:北京数学试卷精选推荐)

浅谈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1970年提出,它作为一种新的思维

模式,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及右脑的

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思维导图不仅作为辅助思考的工具,贯穿大

脑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同时作为处理知识及学习知识的有效的新方法,直接应

用到知识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也是一种利用图像式

思考来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者想法引起形象化的

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者想法以辐射线型连接所有的代表字

词、想法、任务或者其他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由于这种表现方式比单纯的文本

更加接近人思考的空间性想象,所以越来越为大家用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思

维导图的使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实验证明: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

思考框架,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与数学教学有共通之处。

思维导图将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用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更好地把握思维过程

和知识的整体架构,以便于将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方便于有意义

学习的构成。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发挥思维导图在预习、复习、知识的

整理巩固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网络,提升他们的逻辑

思维能力。

一、 思维导图革新板书结构

传统的板书结构大多是大纲式的板书,用大纲形式的板书来展示教学内容,

虽然将课堂上的主要内容罗列了出来,但是不便于学生掌握, 特别是当所学习的

知识有一定的比较意义或严格的逻辑结构时,学生不仅希望从所展示的教学内容

中看到一个一个独立的知识点,更希望看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甚至老师在

理解它们时的思维过程。运用思维导图作板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理解的要

求。首先,一节课的重点或者一部分知识的重点能够很清晰地体现在板书之中;

再者发散性的图像模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一个个互相连接的

节点则能体现知识点之间的含属关系;简洁的方式让其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提高学生的学生效率;并且彩色的线条与图形,则能让板书看起来新鲜生动,不

容易产生疲惫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导图式板书还能让学生看到一个个小

1 / 6

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看到一个连续的整体性的知识,而不是断断续续的,达到既

向学生传达知识信息, 又在他们面前展示了思

2 / 6


更多推荐

思维,知识,学生,导图,板书,方式,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