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2020山东数学试卷文档)
从十个数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符号或数量,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
的名词。人类从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小石子和豆粒和
打绳结、刻画记数,到后来发展到刻画记数,乃至使用今天的文字数
字。所以说数字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载者,通过数字的
内涵与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贤智者为我们留下的思维模式、哲学思
想、宗教理念等宝贵的精神遗产。后来,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并在
文化生活中普遍使用。其数字由0、1、2、3、4、5、6、7、8、9等
十个字母组成,万变不离其宗。但在中国人的字典里,这几个数字不
单单包括计数,让模糊的事物清晰可见,让一切变的如此简单。而且
还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数字文化更是无比深奥。
在中国道家传统文化里,那些玄妙又神秘的数字又代表了什么?【0
——无极】在我国道家文化中,零代表无极,“无”是零和空的意思,
“极”是无思无念的意思。零也代表代表圆满,无缺陷才能圆。零是
根本,是本源,一切由本源生,一切从零开始。\'无极\'出自《道德经》,
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 无边际,无穷尽,无
限,无终。\'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代表着
上古华人对事物产生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既没有中心又没有边界,
这种状态当然是无穷无尽\'混沌\'。现代科学认为:在大约150亿年前,
宇宙还未诞生,虚无缥缈,宇宙还处于一种没有前后,没有左右,没
有上下,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的混沌状态。这与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
炸之前的状态的抽象理解不谋而合。古代哲学范畴认为,无极亦指派
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
名,故曰无极。《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
于无极。在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
“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头”、“零
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
“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
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这种数字符号传到阿拉
伯国家,被命名为阿拉伯数字,至今印度人还耿耿于怀。随着阿拉伯
数字的引进,“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
义。由于这一记数法简洁明了,而被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
语言。难怪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一——无极生太极】太
极,是天地未开、混沌未明之前的状态。老子《道德经》第42章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道生一,一是太极,
就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就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三
是阴阳配合,就是阴阳交感化合;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就是
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在这里,
没有把这一、二、三这几个数字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只是表
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说文解字》: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古人认为,“一”
不仅是数的开始,是万物之始,而且是生成万物的元素,是世界的本
源。《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旨在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
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中国古代哲学对“一”推崇倍至。老子是中国
古代最早用数来认识和阐释宇宙起源的先哲之一。“道生一,一生二,
更多推荐
文化,万物,数字,没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