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中考理综数学试卷真题分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6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6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

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

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在这几

个定律中的难点。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

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

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在这几

个定律中的难点。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

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初步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

首先举一些学生身边的例题求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观察这

两组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组两个算式相等。在

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长方形周长计算这样的例子并在黑板上列出,再

出示例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然后分组讨论这些算式有什么规

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并总结出这一规律。最后做一些练习巩

固、拓展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在教学之后发现有一些问题。孩子对于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及意义

没有理解透彻,应用不够灵活,而且在口头上感觉很好,但是落笔后

就发现很多类型题孩子根本就不会做,而且错误很多。所以对本节课

教学目标进行了一些调整。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本

子上做,最后总结不同方法,看哪种方法简便。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

律的作用。

教学目标定位是

(1)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教师引

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2)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思维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2

“乘法分配律”的学习是在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之后

进行的,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上都比前两个运算定律更有难

度,学生在新课学习和知识的应用的过程中思路还比较清晰,但是在

作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好多问题,让人感觉孩子并没有对定律有真正意

义上的理解。如:(40+4)×25,有时,只用40×25,后面只加上4

就行了,还有的把这道题目改成了连乘题,根据孩子出现的问题和练

习中出现的困惑,我认真的设计的这节练习课。

第一,理清思路,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本节课中,我和学生们一起回顾了乘法的几种运算定律,比较

每种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来区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

配律之间的外形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连乘,

而乘法分配律是两数的和乘一个数或者是两个积的和。从运算符号上

我们很快就可以找到它们的不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都只有乘

号,而乘法分配律有不同级的两种运算符号。

第二,优化练习题,实行精练。

针对学生在乘法分配律学习后在理解上的困难,及乘法分配律在

练习形式上的多变,我找出课本、课堂作业本以及一些课外辅导资料

上的乘法分配律的计算题,把他们进行概括总结,把不同类型的乘法

分配律的方法进行练习,讲解。让学生对不同的乘法分配律的解决方

法都进行尝试,帮助理解,加深记忆。

第三,一题多法。

例如25×44,学生在利用乘法分配律拆分其中一个数据的时候,

有多种方法,有的学生把25拆成20+5,有的是拆了40+4,还有的


更多推荐

乘法,学生,分配律,教学,进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