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英语数学试卷小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第1、2、3、4单元)
1、数一数
会观察图画,描述图中的人或物。 会按顺序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人或物。
会用“点子”表示人或物体相应的个数,也能根据“点子”的个数找出相应
的人或物体。
能用数和别人交流物体或人的个数。
2、比一比
认识长短,能清楚的描述物体的长短,知道比较长短的方法: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超出来的就长。
认识高矮,能清楚的描述物体或人的高矮,知道比高矮时要使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认识轻重,能清楚的描述物体的轻重,学会通过观察天平来判断物体的轻重,同时对稍复杂的比较物体轻重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3、分一分
通过商店货架上物体的摆放方法体会分类的含义。 了解物体分类的意义、作用。 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能说出分类的标准,如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行驶位置等。
4、认位置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重点认识左、右。
能初步根据具体情境描述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二、认数(第5、9单元)
1、会数数
第一阶段能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第二阶段能按顺序数出11~20各数。
2、认识10以内的数
第一阶段能正确认识、读出10以内的数,第二阶段能正确认识、读出20以内的数。
3、会写数
能正确、工整的写出0~20各数。
4、几和第几
能够理解、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知道“几个”表示总数,“第几个”只表示那1个,会在实际情境中用几和第几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5、认识0的含义
知道0表示“一个也没有”,表示“没有了”,还可以表示“从0开始”。 知道0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如,温度计、刻度尺、电话号码等。
6、同样多、多、少的概念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排列方法,比较物体的多与少。
7、认识“>、<、=”号
认识、会读、会写“>、<、=”号,理解其意义,并会用“>、<、=”号来
表示20以内数字的大小和多少。
知道“>、<”是开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
8、了解10的含义
了解10的含义,知道10根小棒捆成一捆。
9、数的分与合
掌握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分成两段教学:第一阶段学习2~5,6~7的分与合,第二阶段学习8~9、10的分与合。 理解分与合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 能正确、熟练、有序的说出“几和几合成一个数”,“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 能根据某个数的一种分法推想出相应的另一种分法。
10、认识计数单位
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三、认识图形(第6单元)
1、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形”的角度观察生活现象,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分与合(第7单元)
1、使学生通过分物体的具体活动,理解并掌握10以内的分与合,能根据要求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或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探索10以内数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
3、使学生在生活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计算(第8、10单元) 1、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知道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 初步认识减法的含义,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2、认识加号、减号,会读、写加法、减法算式。
3、20以内的口算
熟练口算得数在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加法,并能进行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4、理解、掌握“一图四式”,感受相应的加法、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5、认识括线、问号,理解它们的含义。
6、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观察、读图,能对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分析,能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 能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问题”、“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求未知加数的实际问题”、“简单的表格问题”以及其他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根据具体情境中的条件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更多推荐
物体,认识,数学,问题,知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