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上海中考杨浦出的数学试卷)

《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陶开琴

数学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我们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原则,开

发《生活中的数学》作为适合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意义: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

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

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

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学

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在我校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

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

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与交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处处离不开

数学的思维,离不开数学问题,基于上述思考,我提出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数

学》。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理念

《生活中的数学》以“体现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注重与教材的同步性,趣味性与提高性的统一,实

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为宗旨,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认知特点和

生活经验,精心设计内容,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综合实践为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综

合能力的提高。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

(一)开展数学兴趣小组,丰富课余生活。

通过选拔对数学学习特别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数学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望,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

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感受数学之美。

(二)坚持写数学日记,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

1

在数学日记中,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学问

题、应用数学的情况记录下来,真实地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体现新发现、

新思路,抒发对数学学习的感受。数学日记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学生的教学行

为,促进教师、家长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了解孩子,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积极创办数学小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办数学小报,既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既端正了学生

的学习态度,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办数学手抄小报,无论是对学生数

学意识的形成,还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改进;无论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对

数学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还是对团结协作意识的形成,

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通过学生的探究和社会参与,体验和操作性的学习等

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是课本知

识的延续,可以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扩大自由探索的空间,开拓

视野。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调查、分析和汇总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判断等活动,

促进知识的整合,帮助他们提高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和措施:

(一)2-5年级每个年级设立一个数学兴趣组,在本年级挑选对数学特别有兴

趣的学生参加,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由本年级老师轮流组织活动。每学期初制定

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做好记录,学期末对本学期活动的开展情

况做总结。兴趣活动内容可为:

1.实践活动篇

①找数学:让学生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成为现实中的数学(例如统

筹时间、购物、走路、乘车等问题);

②做数学:让学生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成为动态的数学(例如统计

十字路口的车辆、报纸销量、校园绿化面积等);

③玩数学:让学生玩数学,使数学情趣化,成为快乐的数学(例如通过

学生围、画、涂一系列活动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等);

④问数学:让学生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成为思考的数学(例如土豆

的体积、苹果装箱问题等)。

⑤研数学:让学生研数学,使数学课题化,成为研究的数学(例如用水

中的数学问题、汽车与环境等)

2.思想方法篇

2


更多推荐

数学,学生,活动,生活,学习,知识,问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