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3日发(作者:金榜中考数学试卷答案)
数学差生心理障碍研究分析
摘要:心理障碍是指人的动机性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不能实现自我预定的目标,而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心理学认为,心理障碍容易导致消极思维,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中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是总是一帆风顺的,其思维受阻碍的因素很多,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有,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同时也有知识上的缺陷,也有不少来自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而目前中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导致数学教学成绩低下,在有些学校甚至被视为“弱势”学科.本文主要以中学数学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学生在心理上进行分析归类,从情感、爱心、思维各方面帮助这些学生,从而发现数学差生的潜力,找到转化的方法。实践证明:大多数学差生是可以转化的。
关键词:心理障碍、多元智力理论、数学差生、转化
引言:数学差生,可谓校校有,班班有,科科有,正如人有五个手指,有长有短。一般来说,数学差生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纪律意识不太强,其实听也听不懂,上课就如上天书,不做别的还能做什么?于是老师头痛,家人心慌,有些社会人士鄙视,家里多听冷言,甚至有些学生遭白眼,慢慢地,环境使然,致使颓唐弱志,自卑自贱。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所要求的,转化数学差生更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我们必须对数学差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实施心理补偿。怎样合理的对待数学差生问题,就提到了新课改的课题中。教师要做“研究型”教育者,要努力寻求转化学困生的最佳、最捷路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1、数学差生的问题提出;2、数学差生的心理障碍分析;3、数学差生的转化方法;4、数学差生的转化效果与分析。
一、问题提出
在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下,由于知识的连贯性,这样升上初一的新生数学层次差别较大,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很难做到英才施教,再加上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抽象性与严谨性、广泛应用性、思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学生的年龄特
征。于是,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差距。作为一个普通的数学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在面对这种情形时,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与智力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呢?实践证明:做好数学差生的转化工作至关重要。怎样来做好数学差生的转化工作呢?我认为:认真分析数学差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多点关心,多点爱,并找到相应的方法,数学差生是可以转化的。
二、数学差生的划分
按现代教育理念来说不存在绝对的数学差生。而大部分学校的老师通常的做法是把平时数学成绩成绩经常排列在全班倒数10名左右的学生列为数学差生。而在现代教育,对于学生的成绩评估不仅仅局限在考试成绩上。其实数学差生有很多种情形,有容易转化的也有较难转化的。具有一定志向水平的数学差生易于转化;没有志向水平的数学差生较难转化。
三、分析数学差的心理障碍
三、分析数学差生学习心理障碍
教学的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差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1.自卑的心理。
由于数学差生学习成绩差,而数学好坏又常被认为与智商高低有关,数学好说明智商高(聪明),反之智商低(愚蠢)。因此,他们在同学中的落后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自我质疑。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总认为自已笨,一切都是望尘莫及,对学习丧失信心。
2.胆怯的心理。
由于老师把他们列为数学差生,自然精力不在他们身上,甚至有时在被列为数学差生问问题时,老师都没耐心,数学差生自卑。因而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回家不敢和父母说,总的来说就是自卫心理强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再加上数学知识的理论性、连贯性强,这种恶性循环更严重,数学差生的成绩也比其他科目更低。
3、压抑的心理
无论谁,都希望自己更加优秀,都不愿意在原地。老师,希望比别的老师的教学质量好;打工仔,希望自己比别人赚的钱多;甚至乞丐也希望自己能乞讨的更多,何况我们学生呢?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
同学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4.惰性的心理。
有人说,“如果我能像那些勤奋好学的人,我也一样能成为伟人。”被称为圣人的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而对于数学差生的我们,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孔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伟仁,其余则四月至焉而已矣’。”学习在于坚持,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数学是积累的过程和动手、动脑的过程,看似简单,但一旦自己做起来却有点吃力,即使会做,也得等好久,数学还需要巩固,巩固了才能运行自如,巩固了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不已被遗忘。数学差生也不愿意课外主动补课,爱偷懒的学生自然是学不好数学的。
5.逆反的心理。
数学差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以及忽略,因此,对数学老师的教育也不是全盘接受,易产生反感,并形成逆反心理,不再学习数学,甚至认为自己智商低而无所事事,其他的科目也随之一落千丈。
6.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
大多数学差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于是想入非非,重要知识过了,下次上课比坐飞机还快,从而数学课难熬,开小灶自然变成了数学差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注意力不集中,错过了很多重要知识,解决数学题连贯不起来,放弃。美誉加以及时的复习,而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不会运用也很快就遗忘了。
7.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
数学差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不善于将新的知识点和旧知识的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的学习,如:空间几何和平面几何;一阶线性方程组解的唯一存在定理和线性线性方程解的唯一存在定理;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数学至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会模仿,从而没有将书本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即归我所用。
四、数学差生转化方法
针对数学差生学习心理上的以上障碍,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帮助数学差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1.树立数学差生学习的信心。
由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是自暴自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对学困生充满热情,充满爱心。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学困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数学差生学习的信心。定期或不定期地找他们谈心,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讲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刚读初中时,由于对学习缺乏信心,数学成绩很差,经常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才能过关。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华罗庚对学习增强了信心,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初中毕业时,数学成绩就进入了全班的优秀生行列,后来成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实践证明:用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来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父母应鼓励他们,告诉他们,没有翻不过的墙,只是不想过去而已。数学成绩目前虽落后,但不代表智商低,没有直接的关系。数学学不好,主要与基础知识、学习时间、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兴趣、教师教学方法等有关。
2、培养与激发数学差生的学习动机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因此,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就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A、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B、设置合适的目标 C、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D、训练归因 E、变大明确的期望 F、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G、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H、有效的运用表扬
3.加强数学差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常会令很多学生困惑,疑惧甚至无所适处,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早的克服,尽快的适应学科本身的要求。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即狠抓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方法。
4.讲究方法
一是要讲究教法研究,即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课上学生四位到:心到、口到、耳到、手到。二要重视学科指导,集中式数学方法教学。并且老师要做到:心中有书,手中有法,胸中有数。
5.帮助学困生学习的过程
一个班10名数学差生,每天对他们的学习情况都一一过问,由于每位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大多数的数学差生对学习缺乏自觉性,如果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他们是不会自觉学习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结合邓小平的先富带后富的方针政策,将1个数学差生和1个优等生配搭在一起,使他们座位相邻,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我给优等生规定三条任务:①帮助数学差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②督促数学差生按时完成作业;③给数学差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同时给数学差生也规定了三条要求:①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必须虚心向优等生悉心请教,②要自觉地接受优等生的监督,③优等生介绍的学习方法要去用。定期了解他们对数学差生学习帮助的情况,收集一些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对症下药。对数学差帮助有明显效果的优等生,及时表扬。对不负责的优等生提出改进方案并限定时间。定期听取数学差生的意见和要求。这样既能提高数学差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促进班级的团结。
结束语: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教者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反思,在工作中成长,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家庭、学生对教师的需求。数学差生的学习问题是教师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是当今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个难题。数学教育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数学改革的热潮的兴起,众多数学教育家认为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是滞后的。数学教育从根本上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涉及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教育。
参考文献
【1】吴微.《学生学习方法与学科难点指导全书》. 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9.4) .第326页
【2】肖红伟.《生命快乐成长的教育艺术》.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8).第100页
【3】曹才翰、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第二版)
【4】李帅军《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5】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6】潘仕福《对差生心理障碍的研究》攀枝花市第四中学(617018)
【7】付守才、董洋、袁广《对数学差生心理障碍因素的分析》吉林长春:长春师范学院数学学院(130032)
更多推荐
数学,差生,学习,学生,心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