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计算机技能高考数学试卷)
小学生数学阅读水平指的是什么?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理解世界的主要
途径。 数学阅读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所学内容的体验理解过程。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也
强调:增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水平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水平、数学应
用水平和数学探究水平的培养。增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增强学生阅读水
平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水平。从而达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水平的前提。 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卡通、漫画、童话都
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对孩子们来说动画的《西游记》比有名演员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西
游记》更有吸引力。由此可见,创设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阅读环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而且能提升阅读效果。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调、抽象,不易引起学
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
识点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创设问题情景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
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有启发性。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
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
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二、掌握阅读方法,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
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但是他们往往
不能自觉的使用适宜的方法来提升阅读效果,也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符
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数学阅读不但仅
是读的过程,更是眼、口、手、脑等器官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阅读小说快速浏览
便知故事情节,故事结局已经确定,读后的感想被情节结局所左右,具有被动性。数学的
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知识必须反复咀嚼,咬文嚼字,反复思考才会明白,它更要求
学生直接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质疑。所以,更具有主动性。例如:异分母分数
加减法的教学。教材在出例如题“计算1/2 1/3”后有一段启发性文字:它们的分母不同,
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学生阅读后,
对 “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含义并不理解。为此,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整、
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实行思考:整数的加减法中“数位对齐”是什么含义?小数加减法中
“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使学生理解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
质都是指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样不但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加深了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增强了灵活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这样能够使学生实现从机械阅
读到意义阅读的转化,真正提升阅读效果。 三、认真阅读数学教材,是培养学生阅读水平
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数学阅读教学就
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理解教材,然后师生
交流反馈,归纳总结,便学生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语言表达水平以及严谨的逻辑思
维水平、推理水平,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 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
特征,数学学课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数学教材中概念、
定义、性质、公式等内容充分表达了数学严谨性和抽象性;书中例题贴近生活具有典型性、
代表性;课文中的练习,习题具有广泛性;书中的图画、对话、表格形象生动。学生通过
反复阅读理解,就能把知识融会贯通。通过阅读教材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联系起来,让
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是对学生实行思维训练的良好途径,有利于
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例如“百分数意义”一课,让学生在读教材时思考如下问题:
1、例题是比较什么的?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 通常用百分数实行比较有什么好处?3、
什么叫百分数?它和分数有何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阅读教材,并把书上重
点地方画出来。教师即时点拨,启发诱导,最后指名学生小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
课文的习惯,又教给了学生归纳小节的方法。 四、让阅读丰富多彩,是提升学生的阅读水
平的保证。 组织学生阅读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如教材中“读一读”、“做一
做”、“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如第11册教材中介
绍祖冲之的生平及中国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去读,兴趣昂然。同时,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收集相关数学方面的素材,如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刻苦学习,持续攀
登科学高峰的事迹材料。又如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到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再到现代机算机
的应用等反映人类在数学方面发展进步的资料。这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阅读材料,
都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实现新课
标所题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目标。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
导。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优美的音乐,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图
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工具实行阅读,
这样能为学生提供更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数学信息。同时组织学生展开自办墙
报、黑板报、学习园地、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阅读材料的收集编辑工作。这些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理应渗透到
教学的各个环境中去。 总之,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使学生真正练
好数学阅读基本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才符合现代教育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新思
想。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
更多推荐
学生,阅读,数学,水平,教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