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天津2017年数学试卷)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精选11篇)

评课是教研员和很多教师的必备技能,如何评课才能达到更好的

效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希望对大家

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 篇1

灵武市第四小学牛晓飞说实话,我比较喜欢听天空有风的课,因

为从马军花那儿经常能听到一些非常新的教学方法,开拓我的思路,

今天也不例外,收获颇多,我把它记下来,和您一起交流,希望得到

您的指导。

上课内容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时——《方程》,她准备非常充分,

没有利用现成的课件,自己精心设计了幻灯片,安排了四个环节,为

这节课的成功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第一环节:她打破课本中为他安排的例题,从生活中常见的学生

喜欢玩的跷跷板入手,两个学生体重不相等和相等的几种情况,大大

吸引了孩子们,紧接着引入了书中的例1,如果想知道某个物体的重量

就需要用到砝码,在老师的设计下,学生自己总结了算式:

20<5020+30=50.,并独立完成了书中的例1。

第二环节:红队和白队进行体育比赛,红队得了40分,白队得了

50分,红队再追x分,比分会怎么样?学生猜测三种结果,老师适时地

板书:40+x<50,40+x>50,40+x=50,巧妙地突破了例2的难点,

学生独立完成例2时,全班几乎没有错,老师又从例2中板书了如下

几道算式;50+x>100

X+50<200

50+50=100

X+50=150

2x=100

第三环节:老师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特点进行分类,得出等式

和不等式两类,然后又从等式中找出了方程和非方程,并由学生自己

总结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尝试用集合圈表示出来,运用了迁移

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第四环节:通过练习巩固了今天的所学知识,学生掌握情况还是

很不错的。

这节课听下来总体感受如下

1、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都很巧妙,让两个例题的教学都有水到渠

成的感觉。

2、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总结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主体地位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3、教师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比较到位的,关键时刻主导地位引领

的也不错。

4、教师在课上和学生相当平等,“请”字始终挂到嘴上,课堂气

氛很融洽。

最后感谢天空有风让我学到这么多,更是赞叹她对教育的执著,

我要向她学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 篇2

本次教研组活动是由张老师和王老师的同课异构《方程的意义》,

两位老师分别以三卡模式和小班模式开展教学,两堂课各有特点。

首先,张老师的课,采用的是三卡模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

之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了解方程的意义,所以在课堂中,用天平表

示方程的意义的过程就比较快。学生也能够总结出等式的特点:天平

平衡——等式;指天平不平衡——不等式,而在让学生分类的环节,

我觉得做得也是不错的。在分了两类后,还可以进行把第二类再进行

分类,这样学生对方程是一个等式,更是含有未知数的这两个条件就

不会忘记了。另外在练习的环节,练习设计的也很有层次性,但是对

于三卡教学,可能应用的比较少,和平时的小班教学没有多大的改变,

建议深入研究。

然后是王老师的小班教学模式,和张老师一样,也是用天平来让

学生理解平衡,用等号表示,不平衡,就用不等式表示,然后把这些

算式分分类的过程,其实学生已经分的很好了,所以老师直接可以从


更多推荐

学生,方程,评课,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