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注-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3年4月3日发(作者:绝句一二三四首杜甫)

《芮伯献马贾祸》原文及翻译译文

《《芮伯献马贾祸》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

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芮伯献马贾祸》原文及翻译译文

《芮伯献马贾祸》原文及翻译刘基《郁离子》寓言故事

原文:

周厉王使芮(ru)伯帅①师伐戎②,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

曰:“不如捐③之。王欲无厌④,而多信人之言。今以⑤师归而献马

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

哓⑥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⑦也。”弗听,⑧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⑨诸王,曰:“伯也隐。”王怒⑩

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⑩①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译文:

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攻打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

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

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在军队回来的时候献上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

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

他们就会在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

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

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伯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

陷中伤芮伯。说:“芮伯还有藏私鸦雀无声的拼音 啊!”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

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

却又诱引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注释:

①帅:通“率”,统帅。

②戎:中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

③捐:抛弃,舍弃。

④厌:满足。

⑤以:在……时候。

⑥晓:嚷叫。

⑦贾(g)祸:招引祸患。贾:招致。

⑧卒:最终,终于。

⑨谮:诬陷,中伤。

⑩逐:赶走,放逐。

⑩①渎货:贪财货。渎:通“黩”,贪污。

2、《北史崔伯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北史崔伯谦传》原文及翻译北史

原文:

崔伯谦字士逊,贫居养母。齐神武召补相府兼功曹,称之日:“崔

伯谦清直奉公,真良佐也。”转七兵、殿中、左户三曹郎中。弟仲让

为北豫州司马,与高慎同叛。坐免官。后历瀛州别驾、京畿司马。文

襄将之晋阳,劳之曰:“卿聘足瀛部,已著康歌。督府务总,是用相

授。”临别,又马上执手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卿宜深体此情。”

族弟暹当时宠要,伯谦与之旧寮同门,非吉凶未曾造请。以雅道自居。

天保初,除济北太守,恩信大行,富者禁其奢侈,贫者劝课周给。县

公田多沃壤,伯谦咸易之以给人。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

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府君恩化古者所无。诵人为

歌曰:“崔府君,能临政。退田易鞭布威德,人无争。”客曰:“既称恩

化,何因复威?”对曰:“长吏惮其威严,人庶蒙其恩惠,故兼言之。”

以相府旧寮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例有加授,征赴邺。百姓号泣遮道,数日不得前。以弟

仲让在关中,不复居内任,除南钜鹿太守。下车导以礼让,豪族皆改

心整肃。事无巨细,必自亲览。在县有贫弱未理者,皆曰:“我自告白

须公,不虑不决。”在郡七年,狱无停囚。每有大使巡察,恒处上第。

征拜银青光禄大夫。伯谦少时读经、史,晚年好《老》、《庄》。容

止俨然无愠色,清言不及俗事,士大夫以为仪表。卒,赠南光州刺史,

谥曰懿。伯谦弟仲让,仕西魏,位至鸿胪少卿。

(节选自《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二十》)

译文:

崔伯谦,字士逊,贫困在家侍养母亲。齐神武帝征召他,让他担

任相府兼功曹,称赞他道:“崔伯谦清廉正直,尽责为公,真是个好

助手。”崔伯谦中秋节的古诗1一3年级 又转任为七兵、殿中、左户三曹郎中。他的弟弟崔仲

让为北豫州司马,和高慎一起反叛。崔伯谦因此被免官。后来他历任

瀛州别驾、京畿司马。文襄帝将要去晋阳,慰劳他说:“你帮助治理

的瀛州,已呈现一片太平景象。军府的繁杂事务,因此都要委托给你

了。”临别时,又在马上握住他的手说:“握住你的手,要与你一起

生活到老,你应该深深体会我的这份情谊。”他同族的弟弟崔暹当时

受宠居显要之位,崔伯谦和他既是往日的同僚又是同宗,如果没有喜

事或丧事从不去拜访或邀请他。一直以正道自居。天保初年,崔伯谦

担任济北太守,普遍推行恩德和诚信,禁止有钱人奢侈浪费,鼓励穷

人致力农桑并予以周济。县里的公田大多土壤肥沃,崔伯谦都将它们

调换给百姓。他又改革刑具鞭子,用熟皮做鞭,不忍心看见出血,只

是表示耻辱罢了,朝中重臣路过该郡境内,问百姓太守为政的情况如

何。回答道:“太守的恩德教化,是自古以来没有的。”并背诵当地

人做的歌道:“崔府君,能临政,退田易鞭布威德,人无争。”来人

问道:“既然说他推行恩惠教化,怎么又施威严呢?”回答道:“官吏

害怕他的威严,老百姓都得到他的恩惠,所以都兼顾说到。”由于他

是相府的旧官员,按例要加官,被征召至邺赴任。临走时百姓痛哭流

涕,拦在路上,数天不能前行。因为他弟弟崔仲让在西魏,他不能在

朝任要职,出任南巨鹿太守,一到任就用礼让之道治理当地,豪绅们

都改过自新,行为整饬。他不论事务大小,一定要亲自过问。县里有

些贫困孱弱的人有事得不到公正处理的,都说:“我直接告到白胡子

太守面前,不担心得不到解决。”他任郡守七年,监狱里没有长期关

押的囚犯。每次有朝廷大使前来巡察,崔伯谦的政绩总被评为上等,

后来被征召为银青光禄大夫。崔伯谦年轻时研读经、史,晚年爱读老、

庄的著作。(崔伯谦)仪容举止庄重,没有怨怒之色,清谈而不涉及世俗

之事,士大夫们都把他作为榜样。去世后,追赠为南光州刺史,谥号

“懿”。他的弟弟崔仲让,在西魏为官,位至鸿胪少卿。

《北史崔伯谦传》

3、《芮伯献马贾祸》原文及翻译译文

《芮伯献马贾祸》原文及翻译刘基《郁离子》寓言故事

原文:

周厉王使芮(ru)伯帅①师伐戎②,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

曰:“不如捐③之。王欲无厌④,而多信人之言。今以⑤师归而献马

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

哓⑥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⑦也。”弗听,⑧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⑨诸王,曰:“伯也隐。”王怒⑩

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⑩①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译文:

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攻打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

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

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在军队回来的时候献上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

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

他们就会在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

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

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伯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

陷中伤芮伯。说:“芮伯还有藏私啊!”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

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

却又诱引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注释:

①帅:通“率”,统帅。

②戎:中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

③捐:抛弃,舍弃。

④厌:满足。

⑤以:在……时候。

⑥晓:嚷叫。

⑦贾(g)祸:招引祸患。贾:招致。

⑧卒:最终,终于。

⑨谮:诬陷,中伤。

⑩逐:赶走,放逐。

⑩①渎货:贪财货。渎:通“黩”,贪污。

4、《时有献马》原文及翻译译文

《时有献马》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

原文:

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

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而下诏

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

译文:

这时,有人向皇帝进献日行千里的宝马。汉文帝说:“每当天子

出行,前有鸾旗为先导,后有属车做护卫,平时出行,每日行程不超

过五十里,率军出行,每日只走三十里;朕乘坐千里马,能先单独奔到

何处呢?”于是,文帝把马还给了进献者,并给他旅途费用;接着下诏说:

“朕不接受贡献之物。命令全国不必要求前来进献。”

5、《余弟培,字伯凝》原文及翻译译文

《余弟培,字伯凝》原文及翻译张岱

原文:

(余)弟培,字伯凝,乳名曰狮。五岁,从大父芝亭公为南直休宁县

令。休宁多糖,伯凝性嗜饴,昼夜啖之,以疳疾坏双目。大母王夫人

钟爱,求天下名医医之,费数千金不得疗。识者以狮者师也,或为先

兆云。

伯凝虽瞽,性好读书,倩人读之,入耳辄能记忆。频听之不厌,

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所读书,自经史子集,以至稗官野史,无不

淹博。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一一倩人读之,过耳亦

辄能记忆。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所辑诸书,日夕研究,遂得其精髓。

凡诊切诸病,触手即知。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药无不

精,服无不效。凡有病者至其斋头,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积数十

人不厌,舍数百剂不吝,费数十金不惜也。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

动越中。吾家十世祖为越郡名医,所开药肆,甲于两浙,后以阴功,

子孙昌大。昔人云:“公侯之家,必复其祖。”伯凝殆即其后身矣。

伯凝尊人六符叔去世早,不得于我婶娘,屡遭家难。伯凝号泣旻

天,卒得“赋隧”。族中凡修葺宗祠,解释狱讼,评论是非,分析田

产,一切不公不法、可骇可愕之事,皆于伯凝取直。故伯凝之户履常

满,伯凝皆一一分头应之,无不满志以去。

伯凝有一隙之暇,则喜玩古董,葺园亭,种花木,知无不为,兴

无不尽。其内弟督兵江干,伯凝为之措粮饷,校枪棒,立营伍,讲阵

法,真有三头六臂所不能尽为者,而伯凝以一瞽目之人,无不立办。

则其双眼真可矐,而五官真不必备矣。

云间有唐士雅者,五岁失明,耳受诗书,不下万卷。其所著《唐

诗解》诸书,援引笺注,虽至隐僻之书,无不搜到;作诗文,则出口如

注,缮写者手不及追。然余观其人,貌甚朴陋,闭户枯坐,无异木偶,

其欲如吾伯凝之多才多艺,机巧挥霍,盖万不及一者矣。故吾谓伯凝

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

(选自张岱《琅嬛文集》,有删改)

译文:

(我)的弟弟(张)培,字伯凝,乳名叫狮。五岁时,我的叔祖芝亭公

担任南直隶省休宁县的县令。休宁产糖多,伯凝性喜吃糖,早晚吃糖,

(结果)因为疳疾损伤了两只眼睛。祖母王夫人特别疼爱他,寻找天下名

医给他治疗,化费了数千两银子也没能治好。有见识的人认为(他乳名

中的)狮就是“师旷”的“师”,或许就是他失明的先兆。

伯凝虽然眼睛盲了,生性喜欢读书,请人(为他)念书,耳朵听到就

能记住。连续听也不感到满足。读书的人舌头读破,换了几个人都不

能供应他(听)的需要。所读的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没有不广

泛涉略的。特别喜欢谈医术的书,书架上的医书不少于几百多种,(伯

凝)请人一本一本地读,他过耳就能记住。于是推求心脉之理,把名医

所编的各种医书全都拿来,早晚研究,便得到了它们的精华。大凡切

脉察看病状,一碰手就知道病情。(他)多多储备药材,又精于制药,所

制的药没有不精良的,(病人)服后没有不成功的。所有生病的人到他的

书斋,不曾拿着一个铜钱来拿药而离开的人,累积到几十人也不感到

嫌恶,施舍几百剂药也不吝啬,花费几十两银子也不感到可惜。从此,

寿花堂的药物,使越中的人都感到佩服。我家十世祖是越郡的名医,

所开的药店,在两浙名列第一,后来因为阴德,子孙盛大。从前的人

说:“公侯之家,一定有恢复祖上荣耀的人。”伯凝大概就是他的转

世之身。

伯凝的父亲六符叔去世早,与我的婶娘相处不好,屡遭家庭不幸。

伯凝对天号哭,终于母子和好。族中凡是修葺宗祠,解释讼案,评论

是非,分割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怕可惊之事,都到伯凝这儿来评

判是非曲直。因此,伯凝家里常常挤满了来人,伯凝都一一分别回应,

没有不满意而离开的。

伯凝有一点点空闲,就喜欢玩赏古董,修葺园林亭子,种植花木,

凡他知道的没有不去做的,也没有不尽兴的。他的内弟在江干督兵,

伯凝为他筹措粮食军饷,演练枪棒,制定军纪,讲解排兵布阵之道,

真是有三头六臂的人也不能都做到的,伯凝却以一个目盲之人,没有

不立即办到的。那么,他的双眼真可以失明,而且五官真不必完备了。

松江有叫唐士雅的人,五岁失明,用耳听读诗书,不少于一万卷。

他所写的《唐诗解》各书,引用的笺注,即使冷僻到极点的书,也没

有不搜求到的;(他)写诗文,话说出来如同水流灌注一样(快),誊写的人

手写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但是我看他人,相貌很质朴鄙陋,闭户枯

坐,和木偶没有什么两样,他想要和我家伯凝一样多才多艺,机智敏

捷,大概比不上万分之一的。所以,我认为伯凝像左丘明,像晋国的

师旷,像高渐离。厉害啊,(这个)伯凝,大概是以一人之身而同时具有

他们的长处了啊。

《余弟培,字伯凝》

6、《南齐书荀伯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荀伯玉中军置酒饮归客的饮读音 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

原文:

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也。祖永,南谯太守。父阐之,给事中。

伯玉仕宋为晋安王子勋镇军行参军。泰始初,随子勋举事。及事败还

都,卖卜自业。

齐高帝镇淮阴,伯玉为高帝冠军刑狱参军。高帝为宋明帝所疑,

被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

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占。伯玉

言不成行,而帝卒复本任,由是见亲待。后随高帝还都,除奉朝请。高

帝使主家事。武帝罢广兴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

与,驰以闻,高帝善之。

升明初,仍为高帝骠骑中兵参军,带济阳太守。霸业既建,伯玉

忠勤尽心,常卫左右,加前将军,大见委信。时武帝在东宫,自以年

长,与高帝同创大业,朝事大小悉皆专断,多违制度。左右张景真偏

见任遇,又多僭侈。武帝拜陵还,景真白服乘画舴艋,坐胡床。观者

咸疑是太子,内外祗畏,莫敢有言者。荀伯玉叹曰:“太子所为,官

(太祖)终不知,岂得畏死,蔽官耳目!我不启闻,谁当启者!骁骑将军陈

胤叔先已陈景真及太子前后得失,伯玉因武帝拜陵之后,密启之,上

大怒。武帝东还,遣文惠太子、闻喜公子良宣敕诘责,并示以景真罪

状,使以太子令收景真杀之。胤叔因白武帝,皆言伯玉以闻,太子左

右以此深怨伯玉。武帝忧惧,称疾月余日。

高帝临崩,指伯玉以属武帝。“此人事我忠,我身后,人必为其

作口过,汝勿信也。”武帝即位,伯玉忧惧。上闻之,以其与垣崇祖

善,崇祖田业在江西,虑相扇为乱,加意抚之,伯玉乃安。永明元年,

与崇祖并见诬伏诛,而胤叔为太子左率。吕文显叹曰:“伯玉能谋太

祖而不能自谋,岂非天哉!”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译文:

荀伯玉,字弄璋,是广陵人。祖父荀永,是南谯太守。父亲荀阐

之,官任给事中。荀伯玉在宋朝做官,担任晋安王刘子勋镇军行参军。

泰始初年,荀伯玉跟随刘子勋发动起义,等到起义失败后回到京都,

占卜维持生计。

齐高帝镇守淮阴,伯玉担任冠军刑狱参军。高帝被宋明帝怀疑,

被征为黄门郎,高帝深感忧虑。伯玉劝高帝派遣数十骑兵进入魏界,

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魏国果然派遣数百骑兵在魏齐边界游荡,太

祖(高帝)把这种情状上报,但还是害怕不能留驻淮阴,让荀伯玉占卜。

荀伯玉断卦说不要动身前去,而明帝果然有诏恢复太祖本任官职,荀

伯玉由此更被太祖当作亲信看待。后来伯玉跟随高帝回到京都,是奉

朝请(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厚待遇)。高帝让他主管家里的事情。武帝

离开广兴返回京城大肆修建别苑,派人在伯玉宅子里挖掘几株树,伯

玉不给,武帝迅速把这件事上报高帝,高帝认为伯玉做得很好,并说:

“你就该这样做。”

升明初年,伯玉仍然担任骠骑中兵参军,带济阳太守。霸业已经

完成,伯玉忠心勤劳尽心尽力做事。常常守卫在高帝左右。加前将军,

很受高帝委任信赖。当时武帝还是太子,自认为年长,和高帝一起创

下国家基业,朝中的大小事情都独断专行,经常违反制度。太子身边

的人张景真很受武帝偏爱和重用,又奢侈无度。武帝拜陵回来。张景

真穿着白服乘坐在小船上画画,坐在胡床上。看到的人都以为是太子,

内外都敬畏,没有敢说的人。荀伯玉感叹说:“太子的所作所为,高

帝终究不知道,怎么能因为怕死,使太祖受蒙蔽。我不禀报使太祖知

道这些情况,谁来禀报(皇上)。”骁骑将军陈胤叔已经先将张景真及太

子的过错陈述上去。伯玉趁去武帝拜陵之后,秘密启奏皇上,皇上非

常生气。武帝拜陵回来后,皇上派文惠太子、闻喜公子良宣告皇上的

诏书谴责太子,并且把张景真的罪状给武帝看。派人以太子的命令收

押张景真然后杀了他。胤叔趁机告诉武帝,说都是荀伯玉让皇上知道

了这些事。太子左右的人因此十分痛恨荀伯玉。武帝担忧害怕,称病

一个多月。

高帝临死之前,指着伯玉嘱咐武帝说:“这个人侍奉我很忠诚,

我死后,一定会有人找他言语上的过失,你不要相信。”武帝登上皇

位,伯玉担忧恐惧,皇上听说了,因为他和垣崇祖交好,垣崇祖田业

在江西,担心他们一起作乱,皇上特意抚慰荀伯玉,伯玉才安心。永

明元年,和垣崇祖一起被诬告被杀了,而胤叔担任太子左率,吕文显

感叹说:“伯玉能替太祖谋划却不能替自己谋划,这难道不是天意

吗。”

《南齐书荀伯玉传》

7、《欧阳伯和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伯和墓志铭》原文及翻译张耒

原文: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

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

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

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

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

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

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

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

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裹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

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

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

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日宪,

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

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译文:

老人家姓欧阳,名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欧阳修的大

儿子。他为人纯真朴实,不欺骗人,表里如一,清静寡欲,没有什么

特别爱好,只是专心一意爱好礼义,在学习方面很刻苦。胡瑗掌管太

学,号称大儒,用法律制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这时候他的父亲欧阳修已经显贵,他年龄已15岁,就拜胡瑗为老师,

恭谨温顺,谨小慎微,又完全能够讲解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年长以后,学问大有长进,他不钻研科举方面的文词,只研究原

始宇宙立“道”方面的原理,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君臣世系、制度

文物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学问他没有不研习的。他研究学问不致

力于抄袭掠取他人的成果来应付眼前的需要,一定刨根究底,弄清事

情的来龙去脉,论定编次,分门别类,对某一问题的考证一定要有所

得,获得的结果一定能够得到运用。唉!他的志向太宏大了。然而他与

别人不随便合流,论辩事理时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即使)遇到权贵也不

稍微屈从退让,关键之处一定表明自己的想法,因此也不肯轻易尝试

显示自己所拥有的看法,人们也很少能真正了解他。他的死,现在眉

山哲理诗词 的苏轼哭他,认为他得到了他父亲欧阳修的学问,与汉代蔡邕、晋

代的张华属一样的。

他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死了,朝廷下诏书要求确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襄拿不定主意不能解决,正要上朝,召见他询问相关制度,他

不慌不忙地回答,观潮周密全文翻译 陈襄就上奏朝廷,采用他的建议。当时朝廷正下达

司天监讨论古代占问天象的书是否相同,将调和综合为天文之书,长

时间不能完成,而陈襄正总管这件事情,就推荐他负责修订。他推求、

考证正确、错误,采纳、舍弃、比较、排序,书写成后,朝廷下诏收

藏于太史局中。

他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

能更改。他写成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

等,没写完的书还有十多部。

他的夫人吴氏,是过去的丞相吴充的女儿,被朝廷封为寿安县君。

有一个儿子,叫欧阳宪,担任滑州韦城县主簿。有七个女儿。元祐四

年十一月甲子,他被安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他父亲欧阳修的墓

旁,他的儿子欧阳宪来请求我为他父亲写此篇铭。

《欧阳伯和墓志铭》

8、《献马贾祸》原文及翻译译文

《献马贾祸》原文及翻译郁离子

原文: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予王。芮(ru)季曰:

“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

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①于王王必

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

(zn)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ru)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

尔知王之渎(d)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选自《郁离子脊组词语 献马》)

译文:

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讨伐西戎,缴获了一匹良马,芮伯准备把

马献给厉王。芮伯的弟弟芮季说:“不如把这匹马丢弃了吧。厉王贪

得无厌又喜欢听信谗言,你现在班师回朝又献马给厉王,他的左右一

定以为你缴获的马不止一匹,都来向你索取,你没有马应付他们,他

们就会纷纷向厉王进谗言,厉王一定会相信他们。这会招致祸患

啊!”(芮伯)不听,最后还是献了马。荣夷公果然派人来索求,(没有得

到)就到厉王那里进谗言,说:“芮伯还有隐藏(没有把全部的马献给国

王)。”厉王发怒,驱逐了芮伯。君子认为芮伯也是有罪的啊。知道厉

王贪心还去招惹他,(这是)芮伯的罪过啊。

9、周公《诫伯禽》原文及翻译译文

周公《诫伯禽》原文及翻译周公

【原文】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

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

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

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

记而守以浅者,广。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

【译文】

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戚,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任用。老臣故人

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

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

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土地广阔富饶,

用节俭的方式生活,便会永远平安;官高位尊而用卑微的方式自律,你

便更显尊贵;兵多人众而用畏怯的心理坚守,你就必然胜利;聪明睿智而

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博闻强记而用肤浅自谦,你将见识

更广。上任去吧,不要因为鲁国的条件优越而对士骄傲啊!

10、《皇考讳承之,字嗣伯》原文及翻译译文

《皇考讳承之,字嗣伯》原文及翻译南齐书

原文:

①皇考①讳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宗人丹阳尹摹

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②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

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

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

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

兵,遂引去。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

“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②详之。”皇

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

③氐③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

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氐伪梁、秦二州

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

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

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

考。相拒四十余日。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

大斧搥其后。贼不能当,乃焚营退。梁州平。诏曰:“承之禀命先驱,

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

④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

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

(选自《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考:指已死的父亲。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③氐:

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译文:

父亲名承之,字嗣伯。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才智勇力超乎常

人,同族的丹阳尹萧摹之、北兖州刺史萧源之都很器重他。做建威府

参军,善于安抚。

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胡人乘胜攻占青州所属各郡

国,偏帅安平公乙旃眷进犯济南,父亲(萧承之)率数百人阻击,打退敌

兵。胡人集结大批兵力,父亲(萧承之)命令按兵不动,打开城门。众人

进谏说:“敌众我寡,为什么这样轻敌!”父亲(萧承之)说:“如今孤

立无援地守卫这与外界隔绝(被围困)的城池,事情已经很危险紧急了,

如果再表示软弱,一定被他们屠杀,只能够表现得强一些来等待他们

了。”胡人怀疑有伏兵,就退却离开了。宋文帝认为父亲(萧承之)有保

全济南城的功劳,亲笔写信给都督长沙王义欣说:“承之在治理百姓

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现在拟让他做兖州刺史,檀征南

具体安排。”父亲(萧承之)与檀道济平素没有什么交情,这事也就作罢

了。

氐族统帅杨难当进犯汉川,梁州刺史甄法护弃城逃跑,父亲(萧承

之)率兵轻装前进,在黄金山向氐族伪魏兴太守薛健进攻。薛健部队溃

散之后,父亲(萧承之)就占领了黄金山。氐族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

是占据州城,听说父亲(萧承之)到了,退而据守小城,薛健后退到下桃

城驻守,设立营寨。父亲(萧承之)率领军队与他们对垒,相距二里。薛

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全力出战,父亲(萧承之)大败敌军,薛健等关闭

营门自守不敢出战。杨难当又派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援助赵温,逼近父

亲(萧承之)。父亲(萧承之)抵御敌人四十多天。贼兵都披着犀牛皮甲,

刀箭无法伤身。父亲(萧承之)命令部队将槊截断成几尺长,用大斧捶其

后身。贼兵难以抵挡,就焚烧营寨败退。梁州平定。皇帝诏令说:

“承之奉命做先锋,冒险深入,全军屡次战胜敌人,发扬了忠勇果敢

的精神,可以封龙骧将军。”

宋文帝知道父亲平定氐族有功,青州刺史空缺,准备任命他去任

职。彭城王义康执政,父亲(萧承之)不愿依附,于是转为江夏王司徒中

兵参军。元嘉二十四年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皇考讳承之,字嗣伯》

《芮伯献马贾祸》原文及翻译译文这篇文章共31209字。

更多推荐

事无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