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的意思-他蓄谋已久1v1醋加四勺
2023年4月25日发(作者:愿君多采撷读jie还是写)
陈子昂简介
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陈子昂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陈子昂的
诗,可以点击 查看。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
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
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
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
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
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
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
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
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
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
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
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1
陈子昂历史评价
晚次乐乡县 是陈子昂由故乡东行入京,在襄州乐乡县留宿时所
写的一首抒发羁旅之情的五律.顾璘曰“:无句法,无字法,天然之妙”。
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
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
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
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
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
的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
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
慨的指责。《资治通鉴》引用他的奏疏、政论有四、五处之多。王夫
之《读通鉴论》认为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材,
这是完全正确的。他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
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
张: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参差披拂 莫传,然而
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
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
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
相视而笑。…… 在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这篇短文好像一篇宣言,标
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我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
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
2
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
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
“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
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
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
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
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
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从当时情
况来说,只有实现车前草 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同
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初唐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
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
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
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
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感遇诗》
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并不是同时之
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
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现实性很强的边塞诗,
例如: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籍籍天
骄子,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
草莱。 这是他从征塞北时的作品,诗望庐山瀑布译文及注释 中对将帅无能,使边民不断遭
受胡人侵害的现实,深表愤慨。在从征幽州时所写的“朔风吹海树”
3
一篇中,又对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遭到压抑表示深刻的同情。
“丁亥岁云暮”一篇更明白地地道的拼音 揭发了武后开蜀山取道袭击吐蕃的
穷兵黩武的举动。这些内容都初步突破了泛拟古题的边塞诗传统风
气。他对武后内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讽刺。在“圣人不利己”一诗里,
他指责了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费人力物力的佞佛行为。在“贵
人难得意”一诗里,他更勇敢地讽刺了武后对待臣下时而信任、时而
杀戮的作风。从这些现实性很强的诗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的政治
抱负和他的诗歌革新主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
诗,也写得很动人: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
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里,
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的苦闷,借楚辞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意境,
宛转蕴藉地表现出来。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
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到思报国,
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感遇诗》里也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
佛老玄理的作品,例如“市人矜巧智”、“玄天幽且默”等篇,都有浓
厚的佛老消极思想。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
代表作。这几首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的。卢藏用
《陈氏别传》说: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部首查字法
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
4
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
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
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山村咏怀古诗的意思 怆然而涕
下!”时人莫不知也。 他在《蓟丘览古》中,曾经歌颂了礼贤下士、
知人善任的燕昭王、燕太子,感激知遇、乘时立功的乐毅、郭隗等历
史人物。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他更深刻地体验到生不逢时、理想无
法实现的痛苦和悲哀,也更深刻地体会了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困
扼境遇中激愤不平的崇高感情。也正是这种不可遏止的理想和激情,伐檀原文及翻译朗诵
使他唱出了这首浪漫主义的《登幽州台歌》。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
制,他的苦闷无法解决,使这首诗的情调显得相当孤独。但是,也正
是这首诗,在当时和后代得到无数读者的深刻同情,卢藏用说这首诗
“时人莫不知也”,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
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
陈子昂的律诗比较少,但是象《度荆门望楚》,也是初唐律诗中
的佳作: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
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我的祖国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诗人用气势流畅
的笔调,写出了他初次离蜀途中所见的巴楚壮丽山川。风格和其他诗
人是有所不同的。
陈子昂仰慕“建安作者”和“正始之音”,他的诗受建安、正始
诗人影响较深。唐皎然《诗式》说:“子昂《感遇》,其源出于阮公《咏
怀》。”象“兰若生春夏”、“贵人难得意”等比兴托讽的诗篇,以及那
些感慨人生祸福无常的诗,的确和阮籍相似。此外如《燕昭王》乃至
5
《登幽州台歌》等,和阮诗“驾言发魏都”、“独坐空堂上”等诗也有
意境相通之处。而“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朔风吹海树”、
“苍苍丁零塞”等边塞诗,则和建安诗中“梗概而多气”的写时事之
作比较接近。他的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那些现实主
义的作品,有的叙事慷慨沉痛,有的还兼有政论锋芒。那些偏于抒发
理想之作,有的寄兴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这又是浪漫主义的不同
表现。总的来说,他的诗风格并不完全统一。
当然,陈子昂的诗在艺术上也存在一些缺点。他对汉魏南北朝的
乐府民歌学习得不够。对七言诗这种新形式晋朝被哪个朝代灭了 也不重视,集中竟没有一
首七言诗(注:只蜀刻本《陈子昂先生全集》有《杨柳枝》七绝一首,
真伪难定。)。《感遇诗》中甚至还有一些作品受玄言诗影响,读起来
有些枯燥乏味。但是,他的全部诗作绝没有一点齐梁浮艳的气息,这
是更难能可贵的。 总之,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
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愈
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
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
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
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陈子昂在散文革新上也是有功绩的。他文集中虽然也还有一些骈
文,但那些对策、奏疏,都用的是比较朴实畅达的古代散文,这在唐
代,也是开风气之先。所以唐代古文家萧颖士、梁肃、韩愈都对他这
6
方面的努力有较高的评价。
7
描写春天的优美句子短句子-不三不四
更多推荐
陈子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