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图简单又好看的画-孙子兵法与36计免费观看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唐诗宋词三百首免费阅读)高职国文Ⅴ电子讲义附录一 琵琶行并序
附录一 琵琶行
并序
壹、国学常识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
12
乐天 香山居士 ,自号【,又号醉吟先生 字【
字号
,后世迁居下邽,年七十五中唐人。祖籍太原
(今陕西省渭南县) (今山西省太原市)
时代

34
】二字。其后认真求
1.自幼聪敏,六、七个月大时,已能辨识【
学,甚至到了“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地步
2.年十六,初至长安,拜谒名士顾况。顾况视名帖,谑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后
观其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
诗句,反赞叹:“有才如此,居天下亦何难?”一时声名大振
3.德宗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校书郎、翰林学士等职。元和九年,拜太子左赞善大

生平

(东宫属官,陪侍太子读书,依体制不得过问朝政)
4.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上疏捕贼以雪国耻,因僭越职分,贬为江州司马。
5
琵琶行 次年秋,巧遇琵琶女,写就叙事长诗【
5.历任杭、苏二州刺史,以及祕书监、太子少傅等职,后以刑部尚书辞官退休
6
洛阳 6.晚年迁居【,经常往来香山寺与寺僧谈禅,自号香山居士;因恣意诗酒,
又号醉吟先生。后卒于洛阳
78
】而着,歌诗合为【 】而作”主张“文章合为【,诗文俱佳,尤工诗歌
9
新乐府 】运动,诗作内容写实、风格平易,传诵天下 1.与元稹同倡【
10
泄导人情
早年极富热情、理想,志在藉由诗歌补察时政、
文学
特色
中年遭到贬官流放,诗风渐趋感伤
晚年爱好佛理,心境转趋空寂宁静,诗风亦转为平和闲适
2.文章精切,论说析理深透;叙事、抒情则情趣隽永
1112
元稹 】齐名,世称“元白” 刘禹锡 】并称“刘白” 1.与【;又与【

评价
2.为中唐社会写实诗健将
3.苏轼评曰:“元轻白俗”
4.唐宣宗吊白居易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13
白氏长庆集
著作
二、文体简介──新乐府
背景
史之乱后有志之士深感社会危机不断加深遂用笔描述民生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
14
新乐府 】运动 而有韩柳的古文运动、元白的【



15
白居易 、元稹所倡导,不拘泥旧形式,自立新题以创作乐府诗 中唐时期,由【
定义
16
官署 1.乐府本为古代,汉武帝扩大规模,掌管朝会音乐,兼采民间诗歌以入乐。
流变
后遂以“乐府”称该官署采集的民歌
2.中唐白居易继承汉乐府歌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立新意、标新题,
为唐诗的创作开创新局

1

高职国文Ⅴ电子讲义附录一 琵琶行并序
1.用新题:不再沿用乐府古题,又名“新题乐府”
特色
2.写时事:描写民生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面
3.不入乐:摆脱曲调的束缚,更能描写生民之痛及批判现实
贰、课文深究

一、内容鉴赏
出处
白氏长庆集
序:记叙文。说明写作缘起及旨意
性质
1
乐府 】诗
(一本作琵琶引。“琵琶”,乐器名;“行、引”,乐府诗之一体)
诗:七言【
写作
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翌年秋夜,因琵琶女感今伤昔,引发“同是天
背景
涯沦落人”的抑郁情怀,而作此诗以抒发胸臆

主旨
2
琵琶女 】沦落天涯的不幸遭遇,抒发自身遭受贬全诗以“沦落”二字贯穿,藉【
谪的郁闷惆怅,情感真挚
1.全诗长于铺叙,写景、抒情、叙事均达完美的统一,艺术成就颇高
人物描绘:琵琶女之矜持庄重、弹奏情态、指法技艺的描绘妙笔生花,宛在眼前。而
3
弹奏后“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一语更是神来之笔连用六个
词,唯妙唯肖的把琵琶女由沉醉于乐声,到清醒回到现实环境的变化过程表露无遗
音乐摹写:用准确的摹声和贴切的比喻,对琵琶乐声进行创造性生动的描写,甚至写
写作
出音乐中的无声之美,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沦落的幽愁闇恨。且笔触极富感情色彩,将
手法
乐声、外在气氛以及弹奏者、听者的内心情思紧密结合,淋漓尽致表现乐声的美妙动
人,使叙事诗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2.巧妙结合歌行体诗之节奏与中国文字美,开创文学作品描写音乐的崭新境界,是唐代
4
赤壁赋 长篇叙事诗中隽永的名篇,与欧阳脩秋声赋、苏轼【、刘鹗明湖居听

书并称摹声文学代表作
二、“琵琶行”&“长干行”
篇名 琵琶行 长干行
姓名
白居易 李白
时代
中唐 盛唐
作者 字号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派别
社会派 浪漫派
诗风
清新平易,反映现实 雄放豪迈,清新俊逸
體裁
主旨
56
乐府诗 乐府诗 五言【
七言【

藉琵琶女沦落天涯的不幸遭遇抒发自身
抒发少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失意的愁闷
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情思紧密结合
运用譬喻、摹声等手法,生动重现琵琶
运用示现法,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意象
女演奏的情景与乐音
2
說明


高职国文Ⅴ电子讲义附录一 琵琶行并序
三、结构分析









缘起
(序)
交代时地-元和十一年秋,送客湓浦口
概述事件-闻琵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使其快弹数曲,听其悯然自叙
点明题旨-感斯人言,是夕始有迁谪意
江头送客
举酒无乐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起-
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畅)

幽咽泉流水下滩(低沉微弱)
承-
凝绝不通声暂歇(中断暂停)

银瓶乍破水浆迸(高昂激越)
转-
铁骑突出刀枪鸣(雄壮铿锵)
合-
四弦一声如裂帛(清厉高亢)
昔日
荣光
名动京师-名属教坊第一部、五陵年少争缠头
色艺双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欢乐场景-钿头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前一句 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年老色衰-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委身商人-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
独守空船-去来江口守空船、梦啼妆泪红阑干
江边送别的情景
(第一段)








琵琶女弹奏琵琶
-琴音变化
的情景
(第二段)



琵琶女自叙漂沦
的身世
(第三段)
今日
漂沦




作者自述贬谪的
心境
(第四段)
同情共感-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病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贬谪伤感-我从去年辞帝京……呕哑嘲哳难为听
琵琶诗成-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青衫泪溼
(第五段)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溼
参、形音义比较
一、形近字
偏旁 偏旁 词例 词例


“倡”女、“猖”狂、教“坊”

(官署、场所)
3
ㄈㄤ

逼良为“娼”“菖”蒲、“芳”香、“枋”寮乡

1

ㄔㄤ
“阊”
(天门╱皇宫正门

画“舫”
(华丽的游船)
╱秋风)
4
ㄈㄤ

“访”“仿”“彷”
2
ㄔㄤ

“唱”歌、“提“倡” 彿


3

高职国文Ⅴ电子讲义附录一 琵琶行并序
二、音义比较
字词
5




隶属 名“属”教坊第一部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通“嘱”,请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范仲淹岳阳楼记)

劝饮
随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举酒“属”客
(苏轼赤壁赋)
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信约
(李白长干行)



听从、不怀疑 愿陛下亲之“信”之
音讯、消息 杳无音“信”
7


(诸葛亮出师表)

状声词,指乐器声或
“呕”哑嘲哳难为听
歌声嘈杂
“呕”心沥血
生气、动怒 “呕”气
说话 寻声闇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话语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乐音
居,吾“语”汝
(论语阳货)


8


9


10




11


告诉
商人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招引 “贾”祸
(语译:你坐下,我慢慢告诉你。)



12


(招来灾祸)
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通“价”,价钱
(论语子罕)

13


下令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题名、命名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容貌姿色


指教训或严厉的手段 给他一点“颜色”瞧瞧
退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之不恭
(拒绝别人的邀请或赠予是不恭敬的)



推辞
表示相反状况的转折词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语译:眉头才稍稍纾解,不久愁又从心中升起。)


4

高职国文Ⅴ电子讲义附录一 琵琶行并序
肆、重要修辞举隅
修辞 类别 例句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1
叠字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又闻此语重“唧唧”
“往往”取酒还独倾
“凄凄”不似向前声
2
四方各地
转徙于“江湖”间→借代【
3
音乐
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
4
琵琶艺人或曲师
曲罢曾教“善才”古诗三百首小学 伏→借代【
5
优伶或歌伎
妆成每被“秋娘”妒→借代【
6
京城附近的富贵子弟
“五陵年少”争缠头→借代【
7
美好的时光
“秋月春风”等闲度→借代【
8
宾客
门前冷落“车马”稀→借代【
9
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类叠
借代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醉翁亭记翻译朗读 血猿哀鸣
设问
10
提问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溼
听觉
摹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枫叶荻花秋瑟瑟
(兼听觉)
夸饰 “千呼万唤”始出来
别时茫茫江浸月
11
视觉
唯见江心秋月白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遶船月明江水寒
(兼触觉)

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5
顶真


高职国文Ⅴ电子讲义附录一 琵琶行并序
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指主人与宾客皆下马、上船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2
明喻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譬喻
略喻
借喻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伍、延伸学习
一、相关成语

成语 主角 释义
韦编三绝 孔子 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
楚国人孙敬好学,用绳子将头发绑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
悬梁刺股 孙敬、苏秦
苏秦读书想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腿

凿壁引光 匡衡 汉代匡衡家贫,夜无灯火,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

手不释卷 曹丕 曹丕虽在军旅,手中总是拿著书卷,勤奋好学



囊萤映雪 车胤、孙康
晋代车胤家贫,无力购买灯油,在囊袋中放入萤火虫,藉着萤火


发出的亮光读书。晋时孙康家贫,夜晚利用雪光照明读书
南齐江泌家境清寒,夜照月光苦读爱好旅游打一成语 映月读书 江泌

牛角挂书 李密 李密贫寒,乘牛挂书于角上,边行边读书

珠落玉盘
各种高低音、粗细弦交错奏出,叮叮咚咚有如大珠、小珠流泻在
玉盘上一般。形容音乐清脆圆润,抑扬错落
本是形容水流波光如玉石般温润光滑,溅起的水花像珠子一样浑
圆耀眼。后以“珠圆玉润”比喻文词圆熟或歌声圆润悦耳
比喻乐音宛转清脆,悦耳动听,如黄莺在山谷间鸣叫般 新莺出谷
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不去。形容音乐美妙感人,余味不绝 余音绕梁
伯牙擅长弹琴,好友锺子期特别懂得欣赏。伯牙演奏的主题是攀
登高山,锺子期便说:“真美呀!气势像泰山一样雄伟!”如果
主题是流水,锺子期便发出赞叹:“真美呀!像大江大河一样波
澜壮阔!”后以“高山流水”形容乐曲高妙。亦比喻知音难遇
形容音乐美妙动听,连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 流鱼出听
形容乐声优美动听,连马都辍食仰首倾听 六马仰秣








珠圆玉润
高山流水



6

高职国文Ⅴ电子讲义附录一 琵琶行并序
二、白居易诗作欣赏
出处 内容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时自京
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语译:
晚上船只停泊在鹦鹉洲,江边月亮因为秋高气爽而显得明亮。邻船有人正在唱歌,歌词
令人感觉万分忧愁。唱完后她便哭了起来,哭声一会儿听得到,一会儿哽塞住。寻着歌
声见到歌者,她的容貌像雪一样洁白。她独自靠着船帆站立,看来婀娜多姿,大概才十
七八岁。她的眼泪像真珠一样,从明月般的眼睛落下。我好奇的询问她是谁家少妇,为
什么一边唱歌一边哭得这么伤心?没想到我问一次,她哭一回,始终低头不肯回答。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卖炭翁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新乐府其一)
语译:
卖木炭的老头啊,自己在终南山中砍柴来烧成木炭。他那被烟火熏黑的脸上沾满灰尘,
两鬓头发苍白,十根指头漆黑一团。卖了木炭得到的钱简易的近义词 用来做什么呢?那是身上衣服和
口中食物的来源。可怜老头子身上正穿着单薄衣衫,忧心木炭价格低贱,反倒希望天气
寒冷。昨晚下了大雪,城外积雪深一尺,今早驾着载炭的车,在结冰的路上留下车轮的
痕迹。拖车的牛疲倦了、人饿了,太阳高挂空中,停车在市城南门外的泥中歇口气。两
匹马驻扎相近的词 儿翩翩飞驰而来,是谁啊?原来是穿着黄衣白衫的宫中官吏。他们手拿文书口称是
皇上的命令,牵着牛吆喝着掉转车头向北驶去。满满一车木炭,足有一千多斤啊!宫中
使者把车赶走,哪管你舍不舍得!他们把半匹红纱和一丈长的绫绸,挂在牛头上就充当
一车炭的价值。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买花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ㄐㄧㄢ)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语译:
京城里的春天即将结束,闹嚷嚷听得见车马行走声。人们都说牡丹花开的时候到了,互
相跟随去买花。花贵花贱没有一定价格,要看一丛有几朵花。如果有百朵的红花都灿烂
夺目,累积成一丛价值二十五匹绸。花的上面挂着帐篷护盖着,花的旁边
(一束是五匹)
编织竹篱做保护。用水来浇又用泥来封裹,鲜花移到家中颜色依旧。富家买花家家习以
7

高职国文Ⅴ电子讲义附录一 琵琶行并序
为俗,富人买花个个执迷不悟。正巧有一个田家老农夫,偶然来到了买花的场所。他独
自低下头叹息,富人不了解他这种深忧:一丛鲜艳深红的牡丹花,抵得过十户中等人家
的赋税!
三、咏白居易
1.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吊白居易)
2.枫叶芦花两鬓霜,樱桃杨柳久相忘。当时莫怪青衫溼,不是琵琶也断肠。
(杨基过琵琶亭)
3.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佚名题江西九江白太傅祠联)
4.讽谕岂无因,乐府正声熟人口/行藏何足辨,名山大业定生前
(梁章巨题江苏苏州白公祠联)
5.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庙旧祠堂





(贺长龄题江苏苏州睛字组词一年级 虎丘白公祠联)

6.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河南洛阳白居易墓联)



陆、统测试题精选
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
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关于本段文句,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文中拢、捻、抹、挑、切、滑皆指弹奏技法
()霓裳、绿腰、间关皆是曲名
()“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形容音声缓慢婉转
()“大弦嘈嘈”与“幽咽泉流”皆属低沉音声

【解析】()“拢、捻、抹、挑”四者为琵琶弹奏指法;但“切、滑”二字乃用来譬喻声音(“切切”
是形容声音轻微细长“滑”字则是比喻乐音的上下起伏)二者皆非弹奏技法()霓裳”
“绿腰”皆是曲名,但“间关”为鸟鸣声,非曲名。()形容声音清脆圆润。()大弦:琵琶
上最粗的弦嘈嘈形容声音低沉繁杂属于低沉的声音/幽咽形容声音如人在悲泣哽咽,
亦属于低沉的声音。
2.词义会因年代而产生变化,请选出下列文句“ ”内,词义古今相同的选项: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这件衣服的“颜色”非常特别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个工程所需经费非常“可观”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男生于母亲节感性说爱,母亲“居然”不领情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写“文章”可以累积知识,培养思考能

【解析】()容貌姿色/色彩。()值得欣赏/表示非常、极致的意思。()显然、当然/竟然。()
泛指独立成篇的文字。语译:()从此以后,只要人们指着一些事物叫他作诗,他都能立刻
完成,而且诗中的文采、义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出自王安石伤仲永。()没听说有人从
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太阳较远。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慧。()现在读他的文章,开阔厚


实、宏大广博,充满天地之间。出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8

中华诗词网官网首页-周游的拼音


更多推荐

琵琶行舞蹈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