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明湖开玉镜的下一句是什么-凸显的拼音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

一般愁字别样情 半世漂泊感生平

——李清照《声声映组词 慢》教学实录

一、导入

(课前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意在激发学生爱好,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

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歌词化用

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学生: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同学们初中的时候就学过这首词,谁能给大家当一回小老师,介绍一下李清照及她的《一

剪梅》的情感内蕴、创作风格?(学生简介)

刚刚这位同学的讲解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九百多年前北宋年间那个秋天的傍晚,荷花

凋零,凉意微微。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何字?(生:

愁)假如在这个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生:相思之愁,蜜甜的愁,

闲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来破译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

(幻灯片: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品李清照《声声慢》)

二、鉴赏《声声慢》

既然我们抓住了一个字,那就以这幅对联为线索,在这个字上做文章,看看李

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

(幻灯片) 怎样入愁

缘愁选景

为何生愁

(一)怎样入愁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

深的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思考两个问题:(1)正音;(2)找出作者定

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生齐读,正音。(提问学生哪些字音该留意)

师: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 寻寻觅觅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该怎么读?

生: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

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

慢、迷茫的感觉。

师:冷冷清清诗人她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

清?又该怎么读?

生: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

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师:凄凄惨惨戚戚最后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用通俗的语言概括该是怎么样的情

感?又该怎么读呢?

生:山山黄叶飞的意思 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师: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刚刚在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十四个

字都连用什么词?(生:叠词)假如我将此句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学生:

不好,少了音韵美)李清照是运用韵律的高手,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诵起来,便有一种大珠

小珠落玉盘的感觉,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

(二)缘愁选景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四周的事

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1.师范读

2.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

(学生: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3.探究性学习:

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慨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

的理解。

要求:(1)基于文本

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每组推荐一位发言人。

意象探究:

a、淡酒 师: 你喝过酒吗?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莫非她是

李白再世,酒仙第二?

生: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看来酒是浇不了愁的,只能是举杯浇

愁,愁更愁呀!自古以来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举出几句吗?(学生举出自己所知

道的有关酒的诗句。)

师: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看来果然是文化就是文化啊!

b、秋风 师: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生: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c过雁 师: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的那首词中也写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

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

生: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桃花仙人种桃树 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一剪梅

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

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

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

师:诗人哀戚之际,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绣水江边

时常见的那只呀?北来的鸿雁啊,家国可曾无恙?溪亭可免于战火?藕花还那样娇艳吗?可

南飞的雁群却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独自徘徊伤心。

d、黄花 师: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

生:黄花就是菊花。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

愁上加愁。

e、梧桐细雨 师: 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运

用想象的语言来描绘黄昏时,梧桐细雨的画面,留意情景结合。

生: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

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

生: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沉沉的夜幕里,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

难道上天也在忧愁哭泣吗?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

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师总结:

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

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词作的中心是一个其实就在文字构成的种种具体细节

中,咀嚼这细些锱铢文字,能打开你的扇扇心窗。就让我们伴着音乐,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

来齐声诵读,沉浸到这凄美绝然的意象中。

(师生合作诵读:师引读,男生、女生各一人领读,全班齐读)

(三)为何生愁

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字可

以概括得了的。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但此时的与诗人写《一剪梅》

相比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呢?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

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

1103年李清照写作《一剪梅》至115五言绝句大全1000首 1年左右写成《声声慢》,时间过了大概半个

世纪,可为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到底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

请同学们将你们通过阅读、上网查找、整合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们学习小组根据查找的资料,找到以下史实:(实物投影)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

书画的研究,渡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 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 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

为灰烬。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 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 州之间漂泊。

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

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成语 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生: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它们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

晚景凄凉,没有子息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

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师: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假如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

是闲愁、闺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生: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三、结语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

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

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

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教后反思

这堂课脉络清楚,重点突出,在教学流程上我尝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第一、从音乐入手,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艺术化地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词作意境,

增强学生的学习爱好。

第二、采用局部点染法,发动学生谈作者、重诵读、品句子等,让学生充分的活动,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中我不是一味地点染,而是通过问题和指令,以及自己心中的感慨等,来激发学生

的思小学七言古诗大全 维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口,专心灵这支笔一点点地去勾勒。品句子时老师提出要求,

要说出自己最有感慨的地方,要落实到字词,要同学个别地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学生在课堂

上畅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许多独到发现,这是教师一言堂的个人解读所无法做到

的。

第三、扣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字,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场景,描绘心中的词

人形象,形成整体感受。

在学生有了点滴感受的基础上,我带领着学生随着多媒体步入李清照那个凄凉的世界

中,去细细体会词人悲凉的人生。学生看、听、体会,多种感官参与到词作形象画面的建构

之中。然后再让学生抓住词作中的场景,用自己的文字作展开式的表达,让学生在文中任选

一个印象最深的场景,发挥想象,用自固的组词 己的语言把词人形象描绘出来,并留意的细腻勾

画。这里,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联想与想象、解释与描绘、写实与唯美等,构成奇异的交响

乐。抽象的经过学生心灵的转化,具体为淅淅沥沥的连绵雨、树叶凋零的梧桐树、秋风

萧瑟中的独行图,等等。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在整节课的教学结束后,我还是感到了很多不足:

第一、在缘愁选景步骤中,我要求学生从词中找出相关描写愁的意象并进行分析,这

样虽然可以让学生迅速把握作者宣泄愁情的切入口,在教学中更利于操作,但却无形中削

弱了对整体词句的品读,使词作的分析有些支离破碎,的深度和浓度都变浅、变淡了。

因此我觉得诗词的赏析一定不要驾空,意象的品读要融入具体词句,边读边品,每分析完一

个意象,教师要用精炼的总结性语言帮助学生提升对此意象的把握和其与全词的内在联系。

不宜纯粹脱离感情基础去找一些景致。

第二、在为何生愁步骤中,我让学生通过阅读、上网查找、整和李清照大事记的历史

资料,这个过程假如真正放手给学生做,那学生在整和资料的过程中会对李清照的一生有一

个全面的了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李沁园春长沙笔记整理 清照后期的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但由于

是借班上课,所以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预备时间,在最快的速度打一成语 这个环节上没有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

合作、探究是我整节课的一大遗憾。其实完全可以更放开手,将这个环节做大、做强,给

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

余光中乡愁全文-黄鹤楼古诗大全


更多推荐

李清照声声慢朗诵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