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完整版
2023年4月27日发(作者:余秀华最好的十三首诗)
初中语文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ng)不吝情去
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穿结,箪(dn)瓢屡空,晏(yn)如也。常著文章
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
u)乎?衔觞(sh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y)?\'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送天和托问天举梦天三战三捷 树,就
以此为号。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
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
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从不客气。简陋的居
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
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
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价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
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 喝酒作诗, 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
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
赏析
《五柳先生传》赏析(邱子钊)
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
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闲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
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
响。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五柳先生传》是他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萧统在《陶
渊明传》中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
陶渊明的自画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
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
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就这
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
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
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
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他的志趣。
对他的名字作了介绍之后,接着写他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
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
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
1
等于他没有志趣。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一是饮酒,一是写文章,可见他的志趣是高雅
的。他虽然隐姓埋名,但与道家说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并不一样。不过,他“好读书,
不求甚解”,为什么不求甚解?这就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
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有什么“会意”呢?没写。我们从陶
渊明所写的《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诗作中可以想见。他从书中得到哲理,得到启示,
对当时的混乱、丑恶的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但只能“会意”,
不能言传,因而“闲静少言”,只是不说,不是不知。这使我们隐隐地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
有知识的人,也隐隐地感到那个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二个志趣——饮酒。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但读书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说明他内心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内心的波澜没有表现出来,却找到了一个使波
澜平静的方法,这就是嗜酒。“嗜”字说明不是一般的小饮,而是“期在必醉”。尽管“家
贫”,也没有改变这一嗜好,就因为在醉乡中可以使心灵的波澜得到平静。这是他在那种环
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三个志趣——著文章。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
统治者,去求官得禄。这一点也说明了他内心的确有“会意”,有话要说的,只是不愿对别
人说,写文章给自己看。“闲静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娱”,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他实
际上是有痛苦的,但能从读书、饮酒、写文章当中得到解脱。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
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
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
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表明作者也很欣赏道家
所鼓吹的无为而治的古代社会,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独善其身”。全文二百多字,
语言洗练,于平淡之中表现深刻的内容,这汉赋 就是陶渊明诗文的一大特色。
第二篇: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
奚疑!
(译文:算了吧!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
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
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
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陶渊明《归去来兮李白是哪个朝代的 辞》(节选)
陶渊明的这首《归去来兮辞》主要抒发了作者远离官场,欣然归隐的心情,韵律优美,语言
朴素,千百年来被广为传诵。而与这首《归去来兮辞》同样有名的除了《桃花源记》外,还
有另一篇《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和陶渊明的其他文章一样的朴实无华,但又富有幽默情
趣,使淡泊自得的隐士呼之欲出。
从开头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就连代表自己的号十字组词语 也起得很随便。“宅边
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这不仅让我想起在《种树郭驼传》中“郭驼”一名字的来历:这
个人也是一位平民百姓,不知他的真名,因为生佝偻病,走路很像骆驼,所以村里人都叫他
2
“郭驼”。他反而很满意,于是以后也自称为“郭驼”了。“五柳”这个号的由来倒是和它
有些相似。五柳先生还有两个爱好,一是“好读书”,却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说明了他是真心喜欢读书,为的是领会书中要旨,而不像那些做表面文章的人为了求取功名。
二是“性嗜酒”。那二十首著名的《饮酒》就是在酒的陪伴下写成的,他的《连雨独饮》中
也有“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之句,足见他对酒的喜爱。后一句则说明他为人正直,既
然喝醉了,说走就走,决不装腔作势。北宋有个叫张升的为人也很正直,酒过三巡后他就豪
情勃发,击杯而歌,忘记了屋里的宾朋。五柳先生的居室也十分简陋,甚至遮不住风和阳光,
可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又何陋之有呢?不仅如此,他生活也很贫穷,但还是一副安
然自得的样子,“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而且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这段话中,我
们可以发现五柳先生的乐观,虽然他过的是粗茶淡饭、布衣革履、怡然自乐的朴素生活。在
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他是如何做到如此乐观的呢?因为他已经看透了腐败的官场,十三年来
的宦海沉浮,使他深深的懂得:名利、荣辱是烦恼之根,人生百年,只有清静是最可贵的。
这种闲适的生活,可以用上文中所提到的张升的一句诗来描述:
无利无名,《强娶》作者:凤池吟 无荣无辱,无烦无恼。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以清贫自守,不愿出仕的黔娄生活也是如此,他的妻子曾对
他做过高度的评价。而作者却巧妙地把这句话用来评价五柳先生,说明了五柳先生和黔娄有
着相似之处,也说明了他的高尚品格。而后文就如同他的《桃花源记》一样,隐约流露了对
当时现实的不满,同时对五柳先生的品格起了烘托作用。
3
古风网名大全-中国古代十大名画
更多推荐
呼之欲出的意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