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原文及翻译注释-兴的拼音
2023年4月27日发(作者:观猎诗句)
苏辙的生平事迹
苏辙与父兄还有父亲的好友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苏辙的人生受到他父
亲和兄长的影响较深醉翁亭记拼音版朗读 ,非常擅长政论和史论,三父子都著有《六国论》,但苏辙以散文出
名。
苏辙出生于1039年,当时苏洵31岁,苏轼4岁。1057年,苏辙和父兄一起上京,苏
辙与苏轼参加了礼部考试,二人同时登榜三父子的轰动京师,同年四月,因母亲去世,苏
辙三人回到了四川。在1061年,苏辙参加了殿试,被派往商州,苏辙以需要在京城侍养
父亲为由留在了京城。1066年,苏洵病逝,苏辙与苏轼兄弟将父亲送回故乡。1086年,
苏辙分别历任右司谏、御回首过去 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位,直到1094年起宋哲宗开
始任用李清臣、苏辙遭到贬谪,与兄长苏轼在滕州相遇,送哥哥前往海南,再到汝州。宋
徽宗即位后重用蔡京,苏辙再次被降职,最后以太中大夫退休。1104年,苏辙定居颍川,
曾复任过朝议大夫,直到1112年,苏辙去世享年74岁,葬于苏轼的墓旁。
苏辙一生所写的著作非常多,尤其是在他两次贬官和晚年闲居的时期,更加勤于写作,
他的作品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有诗文、书法、词赋等等。但他主要的作品成就在于散文
方面,其中《栾城集》就是散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苏辙在文学方面比较注重文学思想与文学形式表达的统一性,重视阅历对文学的影响,
而且要求文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个人代表性。他的文章结构非常严谨,表达形式简
洁通畅,语言朴实无华,并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他的杂记散文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语言纯朴,不喜欢过度地夸大,但又不失去事物
本身的形象,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栾城集》中的其中一篇文章《黄州快哉亭记》
描写了江山的宏伟壮观的景色,然后联想起历史遗迹进行怀念。还有一篇散文《巢谷传》,
写了巢谷的生平事迹,又写了作者与巢谷的情谊,全文语言质朴,生动形象,把人物写的
十分逼真。他早些年有很多作品都是反映现实的,比如《夜泊牛口》就是写了人们的悲惨
遭遇,体现了他对劳动人们的关心。他有一些是抒发自己个人情感的文章,这类文章有很
高的参考价值,文章的内容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如他在仕途失意的时候会写一些文章来
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和压抑,以景物来衬托他内心的苦闷,最后以自我安慰来结尾。
苏辙父子在朱德的评价里和历代文人的评价里都是受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到肯定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
豪,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在三父子里,苏辙是官位较高的一个,但是他的政治
之路也是不顺畅的,因为最早是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后又反对司马光的差役法,苏辙的
政见总是和当时得势的人相反。
苏辙所处的宋代是古代知识分子偏爱的王朝,因为宋朝文明是汉族文明的鼎盛时期。
赵匡胤为始的宋朝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知识分子的话语权,所以苏辙等文人才能在这样的
文化环境里留名后世。人们一般都认为苏辙的为仇英 人是比较内敛的,不像哥哥苏轼那样锋芒
毕露,所以苏辙才能做到右丞相的位置,但是这都是对苏辙的片面看法,苏辙也是一个言
辞激烈的人,22岁的苏辙因抨击宋仁宗不思进取曾遭到朝中大臣的排挤,苏辙的话语放在
任何朝代都有丧命的危险,但是宽厚的宋仁宗并没有怪他。而且苏辙对那些历史上有争议
的人物也一年级拼音教学完整版 是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的,他认为每个人物存在都是有时代特色的。
苏辙的性格和哥哥苏轼是一样的,不过稍微比哥哥苏轼收敛一点。我们对古人的秋夜雨寒三生三世系列 了解
大多来自史料,所以那些有高辨识度的人才能被我们记住,哥哥苏轼对苏辙的评价,就像
《答张文潜书》中说的一样苏辙其实不比自己逊色,不是他不够好,而是一般人都不知道
而已。所以在旁人的眼里哥哥苏轼就比弟弟苏辙有才华多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玉龙金凤第十回-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更多推荐
苏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