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明镜悲白发的寓意-观潮的主要内容


2023年3月31日发(作者:二十四史之首)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

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还在为

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希

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

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陋室铭书法作品欣赏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

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

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

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②去国怀乡________

③宠辱偕忘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膝子京的政绩,

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

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

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答案:

二、阅读理解(46分)

6、【答案】孟子见梁惠王 (1)同“嘱”,嘱托;离开;一起

(2)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②我曾

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

呢?

(3)C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

解词语,注意“属”是通假字,“去”是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

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大观:雄伟景象。

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就是岳

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②嗟夫:唉。尝:曾经。求:

探求。或:或许,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故此句可以翻

译为: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

现,为什么呢?

(3)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

给人的感受,而不是表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故答案为:⑴同“嘱”,嘱托;离开;一起

⑵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②我曾经

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

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

语,注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可运

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

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语句畅达。

⑶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

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

含义,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及写作手法,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之

进行对比,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薄暮冥冥厚此薄彼

B.去国怀乡去伪存真

C.春和景明良辰美景

D.宠辱偕忘白头偕老

2.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

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个人的遭遇(以己悲),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3.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

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3

岳阳楼记阅读及答案

岳阳楼记(10分)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

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

连月不开:而或长烟一空: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3】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己悲”“以物喜”相照

应的句子。(2分)

(1)以己悲:

(2)以物喜:

【小题4】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用原文填空);范仲淹抒

发的远大政治抱负是,(用原文填空)。(2分)

【小题5】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

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

答案

【小题1】开:放晴一:全(各1分)

【小题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分)

【小题3】(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分)(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分)

【小题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每处1分)

【小题5】小石潭凄清幽邃,或醉翁亭秀丽清雅(清幽)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

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

遍,其义自现。注意“开”放晴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

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

“微”“归”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别从①②中找出表达作

者情感的句子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原文回答即可。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5】

试题解析:从对联的特点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

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内容

必须是《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中的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4

文言文阅读。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

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

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

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到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末尾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与②③两段构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4、读②③两段,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填写下表。

景色特点观者心情

第②段

第③段

5、请你谈谈作者写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观中不同心情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胜景,好景色(2)朝廷

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总分

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春和景明其喜洋洋者矣(或心旷神怡)

5、用来反衬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进而歌颂他

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高尚人格。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5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

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

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馑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

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www.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

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

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

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③叙:所以宴游及兴造,

皆欲以发有余之蚜,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

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

州晏然⑤,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注]①殍馑(pioj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

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③条: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则有去国怀乡()(2)至若春和景明()

(3)而或长烟一空()(4)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22.范仲淹被贬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仍把天下黎民的忧乐记挂心

间。这样的抱负可以从【甲】文中他说的“”这句话看出,也可以从

【乙】文中他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修建仓库和

官员宿舍这三件事看出。(3分)

参考答案:www.

(11分)20.(4分)①国都,都城②日光③全,都④每天

21.(4分)①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

来游去。

②百姓没有流动迁移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

22.(3分)【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须

答全)

【乙】鼓励百姓出游(如答“纵民竞渡”或“鼓励百姓赛龙舟”

也可,如答“吴人喜竞渡”或“喜欢赛龙舟”不得分),让佛寺大兴

土木(修建工程)(如答“诸寺工作鼎兴”或“兴修寺院”不得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

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路上,当

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主管浙西,他调发国家粮食并募集民

间所有钱物(来赈济灾民),方www.法很是完备。吴州百姓喜欢比赛

划船,喜欢做佛事。范仲淹就鼓励百姓比赛划船,自己也每天在湖上

宴饮。从春天到夏天,当地的百姓全部外出游玩。范仲淹又召集各佛

寺住持,对他们说:“灾荒年间工钱最低廉,寺院可以大兴土木。”

于是各寺庙修建工程都很兴盛。范仲淹又组织兴建谷仓及官员宿舍,

每天动用工匠一千多人。掌监察的官员上奏弹劾范仲淹,不体恤荒年

财政困难,嬉戏游乐无节制,还有官府私家大修房舍,伤耗民间财力。

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分条陈述:“宴饮游乐以及兴修房舍的原因,

都是调出民间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困的人。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

人和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过活的,每天不愁有几万人。救济

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灾区只有杭州平静无事,

百姓没有流动迁移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6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B.而或长烟一空或凭或立

C.属予作文以记之以此自终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贻余核舟一

小题2: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有

去国怀乡去:离开

B.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

C.前人之述备矣备:准备

D.登斯楼也斯:这

小题3:下面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篇

文章以单行散句为主,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

B.文章开篇切入正题,叙述事情本末缘起,说滕子京“谪守”,

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C.第三、四段逐渐递进,悲喜交加,由情及景,道出了“迁客骚

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D.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

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而触

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2)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

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

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

或悲。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用法的能力。A.属予

作文以记之(代词)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B.而或长烟一空(有

时)或凭或立(有人)C.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以此自终(凭借)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尝贻余核舟一(曾经)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C、前人之述备矣

备:详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第三、四段呈并列

关系,悲喜交加,由情及景,道出了“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

情”。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

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注意“于”这个

字,还要注意“得无------乎”这个特殊句式。翻译(2)句时注意

“尝、或、以”等字,同时还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的修辞。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7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和景明(景:日光)

B.而或长烟一空(或:或许)

C.不以物喜(以:因)

D.锦鳞游泳(鳞:指鱼)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小题3】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案【小题1】B

【小题2】(湖面上)浮动的月光好像跳跃的金子,月亮的影子沉浸

在湖底好像一块玉璧。

【小题3】①表达对好友滕子京的规箴之意,希望他具有古仁人之

心,志存高远;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

大抱负。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或:有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

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光沉的

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根据思想感情回答此问题。斯人:

这种人,是指具有古人人之心的人,希望好友滕子京成为这种人,也

表达自己具有这样的抱负。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微斯人,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4、“微斯人,吾淮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居:处、处在

(2)进:在朝廷上做官(居庙堂之高)

(3)归:归依

2.(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

(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

4.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

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5.“略”。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

(意对即可)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薄暮冥冥()(2)多会于此()

(3)春和景明()(4)不以物喜()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3.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依次标在下面的方格中)

4.《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

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5.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

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

6.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

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

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

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

参考答案

8、(1)迫近(2)在,到(3)日光(4)因,因为

9、(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2)(如果)没有这种人,

我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10、!,,?

11、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12、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桃花源恬静优美小石潭凄清幽邃(抓

住景物特点,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可)

13、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

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答案中抓住了“少有大志,每以天下

为己任,发愤苦读”、“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刻苦自励”

等关键语句来谈与《岳阳楼记》中的胸襟抱负之间的联系即可)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10

(8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予观夫巴陵胜状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

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2分)

答案

【小题1】(1)通“俱”,全、皆(2)优美的、好的(3)各

种景象(4)尽

【小题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

【小题1】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

间(或:在野、为民)。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

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

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

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

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以”字。在翻译这句话时还要

注意这句话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理解

“庙堂”“江湖”的意思即可,对于古人任人的这种做法,无论赞同

还是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11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6.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前人之述备矣(详尽)B.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C.则有去国怀乡(国家)D.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行道之人弗受

B.然则北通巫峡康肃忿然曰

C.感极而悲者矣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其必曰其真无马邪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斯人,吾谁与善的反义词 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

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

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C.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

“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D.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

答案:

6.(3分)C(国都,都城)

7.(3分)A(A.都是:的;B.这样/……的样子;C.表顺承/表转

折;D.他/表诘问语气)

8.(3分)B(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不同)

9.(4分)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

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

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以”“忧”各1分,

句意通顺2分)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12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

记之。

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

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

无异乎?

⑶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⑷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

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⑸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樯倾揖摧(断折)

⑵浮光跃金(金色)

⑶把酒临风(持、执)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进:在朝廷做官;退:隐居江湖)

⑸薄暮冥冥(迫近)

⑹多会于此(在,到)

⑺春和景明(日光)

⑻不以物喜(因,因为)

⑼予观失巴陵胜状。(胜景,好景色)

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朝关于春天的诗大全100首 廷)

⑾朝晖夕阴(日光)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山岳潜形。译:山岳隐没了形体。

⑵长烟一空。译: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⑶静影沉璧。译: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⑷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译: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

全在这洞庭湖上。

⑸微斯人,吾谁与归?译: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和谁同道呢?

⑹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⑺商旅不行,樯倾楫。译: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

桨折断。

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处在高高的庙形容少年美好的诗句 堂上就为百姓忧虑,处在偏远的江湖间就为国

君忧虑。

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

悲。

3.“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⑵作岳阳楼记的缘由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⑶从空间上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时间上写尽湖光山色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⑷与“悲”相照应的八个字是:去国怀乡,忧馋畏饥。

⑸与“喜”相照应的八个字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⑹动静结合写湖光月色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⑺描写的景物中,最能表现“悲”“喜”二字的句子分别是:虎

啸猿啼、渔歌互答。

⑻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是: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

⑼表明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⑽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后面打“∨”。

①这个语段在全文起的作用是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

②这个语段巧妙地利用设问的方式逐层深入地阐明了作者的“忧

君”思想。()

③这个语段论述“古仁人之心”的目的,是否定“迁客骚人”的

悲喜观,表露作者自己的政治抱负。(∨)

6.文中的“进”与“退”分别指什么?

答:“进”指“居届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7.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

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

答)

⑴“感极而悲”源自: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⑵“其喜洋洋”源

自:宠辱偕忘。

8.选文第⑵段结尾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

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

不好,景色悲凉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10.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

个完整诗句。

答:①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1.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

是什么?

答: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12.第⑵段的哪句话能领起下文?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3.选文第⑶⑷段的气氛分别可用一个字概括,它们是:悲、喜。

14.第⑵段“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对景物略写的原因。

15.第⑷段写景,时间上由白天到夜晚。

16.解释下边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再写一个含“怡”字的四字

短语。

心旷神怡⑴意思:高兴⑵短语:怡然自得

17.在第⑶段中用横线画出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面悲者矣”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18.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第⑵段末尾“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与⑶⑷两段构成了总分关

系。

20.读⑶⑷两段,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填写下表。

第⑶段第⑷段

景色特点满目萧然春和景明

观者心情感极而悲者矣其喜洋洋者矣(或:心旷神怡)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13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14分)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

胜:薄:

备:景:

小题2:下列划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忧

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小题3: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4: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概括回答

这个句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小题5:上文的作者是宋朝的范仲淹,他认为“迁客骚人”的做法

不可取,联系全文来看,他认为应该像古代圣贤那样“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从而表明了他的伟大抱负是。文中的“是进亦忧,退亦忧”

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

忧,退亦忧”的原因是。(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胜:美丽。薄:迫近。备:详尽。景:日光。

小题1:D

小题1:(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2)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

得失而或喜或悲。

小题1:写出了洞庭湖湖水的广阔浩淼和景象的变化万千。

小题1:北宋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D中二者都是“不同”的意思。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本文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写景,抓住了洞庭湖广阔浩淼

和变化万千的景象,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14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问题。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

记之。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

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

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添在句后的括号内。(2分)横看成岭侧成峰全诗

去:A.距离B.离开C.除掉,去掉

(1)去国怀乡()(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委而去之()(高考满分作文2022最新范文 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和下面的说明,按文中提到的所有地理名称

所处的位置,用提供的图例,画出它们的分布示意图。(2分)

西

说明:①“潇湘”,指潇水和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②巴陵郡

在洞庭湖的东北角。③巫峡在洞庭湖西北。

图例:湖泊

江河

城市

建筑

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

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

(2分)

5.选文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如果

请你朗读第三、四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和的语气语调。(4分)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

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

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

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

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1)范仲淹。

(2)欧阳修。

二、阅读《岳阳楼记》(见上文),完成1-5题。(12分)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去()国怀乡

③把()酒临风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把“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

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2分)

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阅读《魏武将见匈奴使》,完成1—4题(共8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

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

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自以形陋()(2)不足雄远国()

(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3.魏武为什么让崔季珪代替自己?(2分)

4.匈奴使节看出“捉刀人”(曹操)是位“英雄”,按理应得到曹操

的奖赏,为什么反遭杀身之祸呢?(2分)

四、阅读《世说新语》中有关曹操的两段文字,完成1—2题(共4

分)

(一)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就)心动。”因语所亲小人(随从)

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

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

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二)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zhu用刀斧等砍)人,

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白天睡觉),所幸一人,窃以被覆

之,因便斫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内容。(2分)

2.结合《魏武将见匈奴使》和这两段文字的内容,请你就魏武(曹

操)这个人物作点评价。(2分)

《岳阳楼记》阅读理解答案:

一、

1.(1)B(2)C(3)B(4)A。2.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

静地沉浸在水底。

3、(2分。画对3个给1分,给满2分为止。)

巴陵郡

岳阳楼

潇水

巫峡

长江

4.壮阔、浩淼。5.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6.

答案示例:(1)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2)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二、(12分)

1.①同“俱”,全,皆。(只作一种解释,亦不扣分)②离开。③

持、执(端、拿)。④因(因为)。(2分)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11.遭遇阴暗凄凉的景象而心

生悲凉看到清明亮丽的景物而其喜洋洋。(意近即可)(2分)

3.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3分)

4.示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分,写出的名言与范氏

名言不类似的不给分;写出的名言与范氏类似,但人物不匹配的,给1

分;写出的名言与原作稍有出入,但仍符合原作大意的,不扣分)

三、

1.(1)认为(2)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3)不同一般(4)代匈奴使说的

话(共2分。答对2个得1分。)

2.然而座位旁边拿刀侍立的人,这个人才是个英雄。(2分。意思

对即可。)

3.因为他觉得自己外丑陋,其貌不扬,害怕不能震服匈奴来的使

者。(2分。意思对即可。)

4.原因是曹操认为他眼光太锐利,放回对自己不利。或:因为匈

奴使者只是说所谓魏王外貌不同寻常,却看出捉刀人曹操自己是个真

正的英雄。曹操不能容忍这样睿智的人存在。(2分。意思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四、

1.(一)曹操骗杀随从以证实自己“人欲危己,己辄心动”说法,使

人不敢谋害自己。

(二)曹操“梦”中杀人,从而使人不敢在他睡觉时谋害他。(2分。

每则1分,意思对即可。)

2.曹操具有过人的气质和才能,但又是极度的自私和猜疑心很强

的人,充分显露了他“奸雄”的本色。(2分。意思对即可。)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15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予观夫巴陵胜状()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

“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俱”,全,皆(2)优美的,好的(3)各种景象

(4)南面直到

2.(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1)“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

(或:在野、为民)。(2)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还是为民,都应关

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

局限。(意对即可)

更多推荐

薄暮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