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师表原文全文-端午节安康祝福语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绝字开头的成语)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

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

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

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

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

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

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

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

“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

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

敌国也。”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

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

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

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

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

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

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

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

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

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

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

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

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

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

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

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

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

“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

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

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

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

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

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

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

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

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

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武侯回答说:“讲的好。”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

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

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

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

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

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

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

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

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

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

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

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

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

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

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

七十多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

之,杀平原君用事者描写山水的古诗20首 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

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

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

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阏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王召廉颇

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

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

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

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

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

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

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

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

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

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

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

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

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

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

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

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平原君大

怒,要杀死赵奢。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

纵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会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会使

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

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贵,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

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

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他

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

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卖。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

援救吗?”廉颇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

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又召见赵奢来问,

赵奢回答说:“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

猛哪个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来为军事进

谏的处以死刑。”秦军驻扎在武安西边,秦军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

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赵军中的一个侦察人员请求急速援救武

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

反而又加筑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

他遣送回去。间谍把情况向秦军将领报告,秦将大喜,说:“离开国

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前进了,而且还增修营垒,阏与不会为赵国所有

了。”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诓骗 ,就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

两天一夜就到达前线,下令善射的骑兵离阏与五十里扎营。

军营筑成后,秦军知道了这一情况,立即全军赶来。一个叫许历

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

人本没想到赵军会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士气很旺盛,将军一定

要集中更多的兵力来等待他们。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赵奢说:

“请让我接受您的指教。”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死刑。”赵奢说:

“等回邯郸以后的命令吧。”许历请求再提个建议,说:“先占据北

面山头的得胜,后到的失败。”赵奢同意,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奔上

北面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指挥士兵猛

攻。大败秦军。秦军四散逃跑,于是阏与的包围被解除,赵军回国。

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

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

3、《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

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

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

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

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

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

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

“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

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

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

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

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

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

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

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

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

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

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

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

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

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

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

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

闻之,皆为涕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译文:

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

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等到智伯攻伐赵

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

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豫让逃到山中,

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如今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

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

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

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

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要为智伯报仇!”襄子身边的侍从要杀他,

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

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

终还是把豫让释放了。

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喑哑。

他把自己原来的形状变得人们无法辨认之后,到市上行乞。他的妻子

见了,认不出是他。在路上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了,说:

“你不就是豫让吗?”答道:“我是豫让。”他的朋友为之哭泣道:

“以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

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竟要伤

残身体,受许多痛苦,想以此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这不也太难了

吗!”豫让说:“既然已经投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

异心来侍奉君主啊。再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然而所以要

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

羞愧啊。”

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赵襄子将

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

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

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

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

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

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

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

长叹一声,呜咽着说道:‘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

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

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

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

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

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

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这时襄

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

多次击刺衣服,说道:“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

自刎。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消息,都为他流泪哭泣。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

4、《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

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

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

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

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

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

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

“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

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

敌国也。”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

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

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

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

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

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

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

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

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

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

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

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

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

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

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

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

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

“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

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

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

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

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

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

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

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

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

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武侯回答说:“讲的好。”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

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

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

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

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

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

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

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

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

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

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

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

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

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

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

七十多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5、《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乐毅者.其先祖日乐羊。乐羊为瑰史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对乐羊

以是寿。乐羊死.葬于是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目,至赵武灵王

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厦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击赵适魏。闻

燕昭王咀子之之乱而齐大赃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咀招贤者。乐毅于

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旺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避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

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辟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递与三晋

击秦.助越灭中山。

破宋,广地千余里。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潜王自矜.百姓弗堪。

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日:“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采

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厦楚、魏。”于是使乐彀约赵惠文王,

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潘王之骄暴,皆争合

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

国印授乐毂。乐毅于是井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

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毂独追。至于临蕾。齐昏王之胜济西,亡

走,保于莒。乐毂独留绚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蕾。尽取齐宝财

物馨嚣输之燕。燕昭王大悦,亲至济上劳军.行赏堆士。封乐彀于昌国,

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毂复以兵平齐城之不

下者。乐牧留掏齐五岁.下齐七十奈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

服。

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厦

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问于燕.日:“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

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

惠,唯思他将之采。”于是燕惠王目己疑乐彀,得齐反问。乃使骑劫

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诔,遂西降赶。赵封

乐毅于观津,号日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

译文:

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他带兵攻下了

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乐羊。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

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

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

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

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后来他听说燕昭

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

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

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

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

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

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

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

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

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

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

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

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

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

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

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

一起攻击它。”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

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由于诸侯们

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

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

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

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

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

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

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

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

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

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

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是

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

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

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

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

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

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

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

隔阂,乐毅连续不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暂且留在齐国,(想)在齐国面

南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

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

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

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

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史记乐毅列传》

6、《史记滑稽列传优孟》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

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

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

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

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

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梗、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

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

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

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垄灶为

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

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

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

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之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

困往见优盂。”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

谈语。岁馀,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

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

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

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

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

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

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

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

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

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

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

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

笑方式劝诫楚王。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

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

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

椁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左右近臣争论此事,认为

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

死刑。”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

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

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人君的

礼仪来埋葬它。”庄王问:“那怎么办?”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

刻花纹的美玉做棺材,用细致的梓木做套材,用楩、枫、豫、樟等名

贵木材做护棺的木块,派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让老人儿童背土筑坟,

齐国、赵国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臣在后面护卫,建立

祠庙,用牛羊猪祭祀,封给万户大邑来供奉。诸侯听到这件事,就都

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

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请大王准许按埋葬畜牲的办法来葬埋它:在范雎说秦王ppt

地上堆个土灶当做套材,用大铜锅当做棺材,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

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中。”于

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

事。

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敖患病临终

前,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

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

分贫困,靠卖柴为生。一次路上遇到优孟,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

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优孟。”优孟说:

“你不要到远处去。”于是,他就立即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

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

孙叔敖,连楚庄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

前为庄王敬酒祝福。前仆后继造句 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

做楚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

楚相。”庄王答应了他。三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庄王问:“你妻

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孙

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死

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靠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

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接着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难

以获得食物。出外做官,自身贪脏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自

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惧贪脏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

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

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做呢?像楚相孙叔

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

实在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

儿子,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之

后,十年没有断绝。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

7、吴起列传之《吴起者,卫人也》原文及翻译译文

吴起列传之《吴起者,卫人也》原文及翻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原文: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i吴起于是欲就

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肩字组词

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

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

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

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

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

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

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

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

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

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

韩。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侍奉鲁国国君。齐

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的妻子却是齐国

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

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国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吴起率领军队攻

打齐国,大败齐国。

鲁国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猜疑残忍。他年轻的时候,

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

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诀别时,咬得自己的胳

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决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

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

和他断绝关了师徒关系。吴起于是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侍奉鲁君。

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只

是个小国,现在却有了战胜国的名声,那么各诸侯就要图谋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

国。”

鲁君对此心有疑惑,就辞退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文候贤明,

想去侍奉他。文候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

“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就连司马穰苴也比不过

他。”于是魏文候就任用他做将军,攻打泰国,夺取了五府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

觉不铺褥垫,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

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

亲听说的,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

自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么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以

前吴起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

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

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候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

有将士的信任,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泰国和韩国。

8、《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端木赐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端木赐传》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

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

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

事,此不可与哉。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

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

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

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

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

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

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

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

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

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

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

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

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

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勾践顿首再拜而问子贡。子贡曰:

“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

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

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

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

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

晋。”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兵休卒以待之。”晋

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

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

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

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译文:

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田常想在齐国

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

来攻打鲁国。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

子贡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讨伐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难以

讨伐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它的君主愚昧不

仁,大臣伪诈无用,它的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这就不能与它作战。

您不如讨伐吴国。吴国,城墙高大宽厚,护城河宽广水深,盔甲坚固

铮新,士兵人选都是那种饱壮之人,贵重精良的兵器都在其中,又派

贤明的大夫守卫,这是容易讨伐的。”田常忿忿地变了脸色说:“你

认为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认为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

你却拿这个来教导我,为什么呢?”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

攻击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攻击弱小的国家。现在您的忧患在国

内,所以说不如讨伐吴国。讨伐吴国不胜,百姓在外面战死,大臣在

国内就会空虚,这样您在朝廷上没有与您争斗的强臣,在下面没有指

责您的百姓,只有孤零零的君主,控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

“好。虽然这样,我的士兵已经奔赴鲁国了,离开鲁国去讨伐吴国,

大臣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讨伐’我请求前往

出使吴王,让他援救鲁国讨伐齐国,您就趁机带兵迎战。”田常同意

了,就派子贡南下参见吴王。

子贡游说吴王说:“现在以万乘之齐国想将千乘之鲁据为已有,

与吴国争强,我暗地里为大王您担忧啊。况且营救鲁国,可以显示大

王的威名:讨伐齐国,可以获得大利。”吴王说:“好。虽然如此,

越王劳苦身体蓄养士兵,有报仇之心。您等我讨伐完越国然后听您

的。”子贡说:“越国强劲不过鲁国,吴国强劲不过齐国,大王您放

着齐国不伐而去伐越,那么齐国已经平定鲁国了。如果保存越国向诸

侯显示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短 您的仁慈,营救鲁国讨伐齐国,威势超过晋国,诸侯必定相随

朝拜吴国,霸业就会成就了。而且大王如果厌恶越国,臣请求向东参

见越王,命令它出兵跟从您。”吴王非常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

子贡说:“现在我听说吴王要以营救鲁国为名讨伐齐国,他心里

这样想但是害怕越国,说‘等我讨伐越国后才可以’。这样一来,攻

破越国是必然的了。”勾践听了叩头拜了两拜请教子贡,子贡说:

“吴王为人凶猛暴戾,这是衰残之国的政治。现在大王如果征发士兵

帮助他来骄纵其心志,给他贵重宝器来悦乐其心,言辞卑微来尊崇其

礼法,他必定去讨伐齐国。他作战不胜,是大王的福分。他作战取胜,

一定会率军逼近晋,我向北拜见晋君,让他一起攻打吴军。吴国的精

兵都在齐国,重兵被晋国困扰,大王趁它疲惫不堪的时候攻打它,这

样灭吴是一定的了。”越王非常高兴,答应了子贡。

子贡于是离开吴国到晋国,告诉晋国国君说:“我听说,计划不

事先确定就不能应付突然的变化,军队不事先训练好就不能够战胜敌

人。现在齐国与吴国将要交战,吴国与齐国交战取胜,吴王必定会带

领他的士兵逼近晋圉。”晋国国君大为恐慌,说:“那该怎么办呢?”

子贡说:“修整兵器让士兵休整来对付它。”晋国国君答应了。

子贡离开晋国回到鲁国。吴王果然与齐国在艾陵大战,大败齐国

军队,果然带领士兵逼近晋国,晋国军队出击,大败吴国军队。越王

听说了,带领军队过江袭击吴国,杀死夫差和他的宰相。攻破吴国三

年之后,越国东面称霸。

所以子贡一出,保存鲁国,搅乱齐国,攻破吴国,使晋国强大并

使越国称霸。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端木赐传》

9、《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

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

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

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

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

岁,乃著《子虚之赋》。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

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①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

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

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

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

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

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

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

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

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

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

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

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

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②,与保庸杂作,涤器

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

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

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

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

买田宅,为富人。(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①缪(mi):假装。②裈(kn):裤子。

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

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

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

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

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

有齐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

上了,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

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

了《子虚赋》。

逢粱孝王去世,相如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没有可以用来维

持自己生活的职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

“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就来我这里看看

吧。”于是,相如前往临邛,住在城内的一座亭子里。临邛县令佯装

恭敬,天天都来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他就谎

称有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然而,王吉却更加谨慎恭敬。临

邛县里富人多,如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二

人相互商量说:“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请他。”一并把县

令也请来。当县令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了。到了中午,

去请司马长卿,长卿却推辞有病,不肯前来。临邛令见相如没来,不

敢进食,还亲自前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强来到卓家,满座的

客人无不惊羡他的风采。酒兴正浓时,临邛县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

相如面前,说:“我听说长卿特别喜欢弹琴,希望聆听一曲,以助欢

乐。”相如辞谢一番,便弹奏了一两支易传全文及译文曾仕强 曲子。这时,卓王孙有个女儿

叫文君,刚守寡不久,很喜欢音乐,所以相如佯装与县令相互敬重,

而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相如来临邛时,车马跟随其后,仪

表堂堂,文静典雅,甚为大方。待到卓王孙家喝酒、弹奏琴曲时,卓

文君从门缝里偷偷看他,心中高兴,特别喜欢他,又怕配不上他。宴

会完毕,相如就派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转达倾慕之情。

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赶回成都。

进家所见,空无一物,只有四面墙壁立在那里。卓王孙得知女儿私奔

之事,大怒道:“女儿极不成材,我不忍心伤害她,但也不分给她一

文钱。”有的人劝说卓王孙,但他始终不肯听。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文君感到不快乐,说:“长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临邛,向兄弟们借

贷也完全可以维持生活,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样子!”相如就同文

君来到临邛,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

并且让文君站在垆前卖酒,而自己穿起犊鼻裤,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

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很耻辱,因此闭

门不出。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卓王孙,说:“你有一个儿子两个

女儿,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钱财。如今,文君已经成了司马长卿的妻子,

长卿本来也已厌倦了离家奔波的生涯,虽然贫穷,但他确实是个人才,

完全可以依靠。况且他又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偏偏让他们受这样的

委屈!”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

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文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

屋,成为富有的人家。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篇文章共51706字。

更多推荐

《史记》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