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解答一举报中学化学常见气体常用检验方法小结1.

H2将待检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CuO由黑色变为红色,

并将产物导入无水硫酸铜中,

无水硫酸铜变蓝,

则证明通入CuO的气体是H2.

2.

CO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

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上无水珠生成,

然后将产物与澄清的石灰水接触,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则证明燃烧气体为CO.

3.

CO2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品红溶液中,

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且品红不褪色,

则通入的气体是CO2.

4.

CH4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上有液滴生成,

然后将产物与澄清的石灰水接触,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则证明燃烧气体为CH4.

5.

C2H4(1)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则此气体是C2H4.

(2)将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后,

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

(注:当有其他不饱和气态烃存在时,

此法不适用)(3)将待检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后,

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很快褪去.

则此气体是C2H4.

(注:当有其他不饱和烃或还原性气体存在时,

此法不适用)6.

C2H2(1)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则此气体是C2H2.

(2)将待检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后,

溴的红棕色逐渐褪去.

则此气体是C2H2.

(注:当有其他不饱和烃存在时,

此法不适用)(3)将待检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后,

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

则此气体是C2H2.

(注:当有其他不饱和烃或还原性气体存在时,

此法不适用)7.

N2将点燃的镁条放在待检气体中燃烧,

燃烧之后,

向燃烧产物中加入适量的水,

如果有白色的不溶固体和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则证明待检的气体为N2.

8.

NH3(1)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装待检气体的瓶口,

如果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

则证明待检气体是NH3.

其中OH-遇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用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装待检气体的瓶口,

如果有白烟产生,

则待检气体是NH3.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9.

NO直接将盛待检气体的瓶盖打开,

如果在瓶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则证明待检气体是NO.

2NO(无色)+O2=2NO2(红棕色)10.

NO2将待检气体溶于水中,

若待检气体红棕色变为无色,

且水溶液也呈无色,

则证明待检气体是NO2.

3NO2(红棕色)+H2O=2HNO3+NO(无色)11.

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待检气体中,

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则证明待检气体为O2.

12.

H2S(1)闻待检气体的气味,

如果有臭鸡蛋气味,

则证明待检气体为H2S.

(2)用润湿的试纸靠近盛待检气体的瓶口,

如果试纸变成黑色,

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2S.

(黑色)13.

SO2将待检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如果品红溶液褪色,

且受热后又恢复原色,

则证明待检气体是SO2.

14.

Cl2(1)观察待检气体的颜色,

如果呈黄绿色,

则证明待检气体是Cl2.

(2)将H2点燃并伸入待检气体中,

如果氢气继续燃烧,

并产生苍白色火焰,

同时,

在瓶口附近有白雾产生,

则证明待检气体为Cl2.

(3)将润湿的KI淀粉试纸靠近盛待检气体的瓶口,

如果KI淀粉试纸变蓝,

则证明待检气体为Cl2.

(注:当有几种氧化性气体同时存在时,

此法则不适用.

)15.

Br2(蒸气)(1)观察待检气体的颜色,

如果呈红棕色,

并将此气体通入水中,

如果此气体水溶液的颜色呈黄色,

则证明待检气体是Br2(蒸气).

(2)将待检气体用冰水冷却,

如果转化为红棕色的液体,

则待检气体为Br2(蒸气).

(3)将待检的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如果出现浅黄色的沉淀,

则证明待检气体是Br2(蒸气).

(浅黄色)16.

I2(蒸气)(1)观察待检气体的颜色,

如果呈紫色,

则待检气体是I2(蒸气).

(2)将待检气体冷却,

有紫黑色固体产生,

则待检气体是I2(蒸气).

(3)将待检气体通入淀粉溶液,

溶液呈蓝色,

则待检气体是I2(蒸气).

17.

HF将待检气体通入水中,

配成溶液,

用配制的溶液在玻璃上刻字,

如果能刻上字,

则证明待检气体为H.

18.

HCl(1)打开待检气体瓶盖,

有白雾产生,

则待检气体为HCl.

(注:当其他几种HX同时存在时,

此法则不适用.

)(2)将待检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如果出现白色的沉淀,

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Cl.

(白色)(3)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待检气体,

如果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Cl.

(注:当有其他几种酸性气体同时存在时,

此法则不适用.

)19.

HBr(1)将待检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如果出现浅黄色的沉淀,

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Br.

(浅黄色)(2)另两种方法同HCl的(1)、(3).

20.

HI(1)将等检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如果出现黄色的沉淀,

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I.

(黄色)(2)另两种方法同HCl的(1)、(3).

实验专题洗涤仪器1.怎样清除玻璃仪器上粘附的不易溶于水的下列物质?(1)碳酸盐:(稀盐酸)(2)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铜等):(稀盐酸)(3)二氧化锰:(浓盐酸、加热)(4)硫:(CS2或碱液煮沸)(5)银盐:(Na2S2O3)(6)油污:(NaOH或热纯碱液)(7)苯酚:(NaOH或酒精)(8)FeS:(稀H2SO4)(9)碘:(酒精)下列各组物质均可以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被鉴别的物质组所加的试剂⑴NaCl NH4Cl Na2CO3 (NH4)2SO4 Ba(OH)2⑵NaHCO3 Na2S2O3 Na2SiO3 K2SO3 KCl K2S盐酸或稀H2SO4⑶AlCl3 FeCl2 KCl NH4NO3 Fe(NO3)3 MgSO4 NaOH或Ba(OH)2⑷盐酸 AlCl3 BaCl2 Fe2(SO4)3 KOHNa2CO3⑸Fe FeO CuO FeS CuS MnO2 浓盐酸(有的要加热)⑹NaNO3 NH3·H2O BaCl2 Na2S KIFe2(SO4)3或AgNO3⑺氢硫酸 KI AgNO3 NaHCO3 NaCl氯水或FeCl3⑻KNO3 Pb(NO3)2 NaHCO3 Ba(OH)2 (NH4)2SO4或Fe2(SO4)3⑼KOH HCl BaCl2 KCl AlCl3 FeCl3 (NH4)2CO3⑽Pb(NO3)2 CH3COOH AlCl3 NaClNa2S或Na2CO3⑾NaBr NaI Na2CO3 NaCl Na2SO4 Na2S浓H2SO4⑿苯酚 甲苯 己烯 己醇 四氯化碳溴水⒀KSCN KI Na2CO3 苯酚FeCl3⒁甲酸 乙酸 乙醛 乙醇 葡萄糖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分子类型分子形状键角键的极性分子极性代表物A球形非极性He NeA2直线形非极性非极性H2 O2AB直线形极性极性HCl NOABA直线形180°极性非极性CO2 CS2ABA角形≠180°极性极性H2O SO2A4正四面体形60°非极性非极性P4AB3平面三角形120°极性非极性BF3 SO3AB3三角锥形≠120°极性极性NH3 NCl3AB4正四面体形109°28′极性非极性CH4 CCl4AB3C四面体形≠109°28′极性极性CH3Cl CHCl3AB2C2四面体形≠109°28′极性极性CH2Cl2重要物质的俗称、用途小结一览表化学式俗称或主要成分用途PCl3敌百虫的主要成分CaCl2、Ca(ClO)2漂白粉(混)CaF2萤石制HFNaF杀死地下害虫的农药AgBr感光片AgI人工降雨FeS2黄铁矿(硫铁矿)(混)制硫酸CuFeS2黄铜矿(混)CaSO4·2H2O石膏调节水泥硬化速度、绷带2CaSO4·H2O熟石膏Na2SO4·10H2O芒硝缓泻剂、玻璃、造纸、……SO2漂白、杀菌ZnSO4·7H2O皓矾收敛剂、防腐剂、媒染剂BaSO4重晶石钡餐Na2CO3纯碱、苏打玻璃、肥皂、造纸、纺织、洗涤剂NaHCO3小苏打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Na2S2O3大苏打、海波定影剂K2CO3草木灰(混)钾肥HNO3(浓):3HCI(浓)王水溶Au、PtSiO2水晶(纯净物)、硅藻土、石英装饰玻璃、光导纤维、建筑等Na2SiO3水玻璃粘合剂、耐水材料、防腐性能Mg2SiO4硅酸盐(混)砖瓦、陶瓷、水泥……AI2(SiO5)(OH)4KaISi3O8Na2SiO3CaSiO3、SiO2普通玻璃(混)建材2CaO·SiO22CaO·AI2O33CaO·AI2O3水泥(混)建筑AI+Fe2O3铝热剂(混)焊接钢轨、冶炼KCI·MgCI2·6H2O光卤石制MgAI2O3·H2O、AI2O3·3H2O+Fe2O3铝土矿(矾土矿)(混)制AIAI2O3刚玉、宝石Fe2O3铁红油漆颜料Fe2O3赤铁矿(混)炼钢、炼铁Fe3O4磁性氧化铁、磁铁矿(混)2Fe2O3·3H2O褐铁矿(混)FeCO3菱铁矿(混)MgCO3菱镁矿(混)SiO2脉石(混)CO、CO2、N2高炉煤气(混)回收CO再利用CO、Fe2O3炼钢尾气(混)CH4天然气、沼气(混)燃料NaOH、CaO碱石灰(混)干燥剂CHCI3氯仿(三氯甲烷)溶剂CaC2电石制乙炔H2、CH4、C2H4、CO焦炉煤气(混)燃料、化工原料CH3OH木精、木醇HOCH2CHOHCH2OH甘油(丙三醇)硝化甘油HCHO35%~45%甲醛蚁醛福尔马林(混)杀菌、消毒CH3COOH冰酯酸C17H35COOH硬酯酸C15H31COOH软酯酸C17H33COOH油酸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脂、植物油、脂肪(混)(C6H3OHCH2)n酚醛树脂电木硬脂酸甘油酯人造脂肪肥皂、脂肪酸……Ca(H2PO4)2+2CaSO4普钙磷肥Ca(H2PO4)2重钙C6H12O6葡萄糖营养品C6H12O6果糖食品工业C12H22O11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6H10O5)n淀粉食品(C6H10O5)n纤维素火棉、胶棉CO+H2水煤气燃料Na3AIF6冰晶石熔剂NH4HCO3气肥、碳铵氮肥N2O笑气SiC金刚砂(NH2)2CO尿素(碳酰二胺)氮肥 TNT(2,

4、6一三硝基甲苯)烈性炸药中学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⑴氧气 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制取方程式——2KClO3=2KCl+3O2↑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

加热检验——带火星木条,

复燃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⑵氢气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制取方程式——Zn+H2SO4 === Zn2SO4+H2↑ 装置——启普发生器检验——点燃,

淡蓝色火焰,

在容器壁上有水珠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⑶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装置——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加热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

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2+2NaOH=== NaCl+NaClO+H2O ⑷硫化氢 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 FeCl2+H2S↑ 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

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H2S+2NaOH=== Na2S+H2O或H2S+NaOH=== NaHS+H2O ⑸二氧化硫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 Na2SO4+SO2↑+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

褪色,

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SO2+2NaOH=== Na2SO3+H2O ⑹二氧化碳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⑤除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除HCl),

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⑥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⑺氨气 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NH3↑+2H2O 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

加热 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 收集——向下排气法 ⑻氯化氢 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NaCl+H2SO4Na2SO4+2HCl↑ ③装置——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加热 ④检验——通入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 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⑼二氧化氮 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 ②制取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

锥形瓶) ④检验——红棕色气体,

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

但无沉淀生成 ⑤收集——向上排气法 ⑥尾气处理——3NO2+H2O===2HNO3+NO NO+NO2+2NaOH===2NaNO2+H2O ⑩一氧化氮 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 ②制取方程式——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

锥形瓶) ④检验——无色气体,

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 ⑤收集——排水法 ⑾一氧化碳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HCOOHCO↑+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④检验——燃烧,

蓝色火焰,

无水珠,

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⑥收集——排水法 ⑿甲烷 ①制取方程式——CH3COONa+NaOH CH4↑+Na2CO3 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

加热 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⒀乙烯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CH3CH2OH CH2=CH2↑+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加热 ④除杂质——通入NaOH溶液(除SO2,

CO2),

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 ⒁乙炔 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CaC2+2H2OCa(OH)2+CH CH↑ ③装置——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

锥形瓶) ④检验——无色气体,

能燃烧,

产生明亮的火焰,

并冒出浓的黑烟 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S,

PH3),

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