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解答一举报
1、疑问代词
(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 “哉”“也”。
译作“为什么”
“什么原因”。
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如: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用作定语。
译作“什么”“哪”。
如: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4)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
译作“为什么”“怎么”。
如: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
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如: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3、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1)“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
译作“怎么样”“什么样”。
如: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2)“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
如:何以哉?(《曹刿论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3)“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
译作“怎么办”“为什么”。
如: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更多推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