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解答一举报子夏之晋,
过卫,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
是己亥也.
夫己与三相近,
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
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
多类是而非.
是非之经,
不可不分.
翻译:子夏(人名,
孔子的弟子)到晋国去,
路过卫国,
有个人读历史书念道:“晋国的部队三豕过河.
”子夏说:“不对,
是己亥(古代计时法).
那‘己’跟‘三’相近,
‘豕’跟‘亥’相似.
”到了晋国于是问(晋国人)那句话怎么读,
回答是:“晋师己亥过河.
”词语很多似乎不是一类但意思却是一样,
很多似乎是一类但意思却不一样.
是非的界线,
不能不分清的.
之:到、往师:军队感:古代的人读书不求甚解的吗?难怪古代的人摇头晃脑读书,
死记硬背!弄得后人注释古书常常会有那么多衍生、错漏、和疑是什么字等.
更多推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