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解答一举报魔方,
全称鲁毕克魔方,
由瑞士人鲁毕克在1979年间发明.
魔方由26个立方块和一个三维的十字连接轴组成,
它的物理结构非常巧妙,
这26个立方块由连接轴连接构成一个大的立方体,
在立方体的每个面上有9个小立方块,
每个坐标轴方向上分为三层,
每层都可以自由转动,
通过层的转动改变小立方块在立方体上的位置.
小立方块依据其所处的位置分为角立方块、边立方块、中心立方块:处在8个角上的为角立方块、处在12条边上中间的为边立方块、处在6个面中心的为中心立方块,
在一个魔方中有8个角立方块、12个边立方块、6个中心立方块.
角立方块有3个面可见、边立方块有2个面可见、中心立方块只有1个面可见,
共有54个面可见,
即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各有9个可见的小立方块的面.
我们称这些小立方块的面为方块(不是立方块),
相应的有角方块、边方块、中心方块.
转动层时,
改变了小立方体的位置,
也改变了方块的位置.
将大立方体的各个面涂上颜色,
同一个面的各个方块的颜色相同,
面与面之间的颜色都不相同,
这样,
共有6种颜色,
每种颜色的方块各有9个,
这种最初的状态称为魔方的原始状态.
转动魔方的各个层(以下称转动魔方或转动),
改变了方块的位置,
使得魔方的各个面上方块的颜色变得不相同了,
即转乱了魔方.
我们可以按照某种规则转动魔方,
使其回复到原始状态,
这就是所说的魔方的复原;还可以通过颜色的搭配,
使魔方的面呈现出各个图案,
如:L形、U形、工字形、口字形等等,
这种特定的转动程序称为图案转动.
转动魔方,
可以使任意一个方块落到任意一个相应的位置(“相应”的含义是:角方块只能落到立方体的8个角、中心方块只能落到立方体的6个面的中心等),
由这些方块不同颜色、不同位置的组合,
魔方共有(12!*312)*(8!*28)*6!/6=3.
153*1023种状不同状态,
由此可见,
要将一个转乱的魔方用随机转动的方法进行复原是不可行的.
2.
预备知识 1.
面:魔方有6个面.
用手将魔方水平握住,
以自己为参照,
把魔方的各个面分别称为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前面是魔方正对自己的一面,
后面是看不见的那一面.
在以下的转动程序中把各个面相应的简记为:U、D、B、A、L、R; 2.
位置:握住魔方后,
魔方的各种方块都有了其位置,
我们用各面相交的形式来标定方块的位置,
三个相交面确定一个角方块,
两个相交面确定一个边方块,
中心方块只用一个面就可以确定,
用如:“上前左”表示处于上面和前面和左面相交的那个角方块,
“后右”表示处于后面和右面相交的那个边方块,
“下”表示处于下面的那个中心方块.
在以下的转动程序中同样以简记方式来指示方块的位置,
如:“DAR”表示下面和后面和右面相交的角方块等; 3.
转动方向:转动有顺时针、逆时针之分,
以各个面为时钟面作参照,
这样,
各相对面(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的相同的转动方向在实际转动时正好相反,
由于各个面有4条边,
转动时有90度、180度和270度三种情况,
如顺时针90度、逆时针90度、逆时针180度等,
显然,
顺时针180度=逆时针180度、顺时针270度=逆时针90度等,
所以,
只用考虑三种转动情况:顺时针90度、逆时针90度、180度.
在以下的转动程序中,
把顺时针90度简记为“+”、逆时针90度简记为“-”,
180度简记为“=”.
因此,
可以把“将魔方的上面顺时针转动90度”这个动作简记为“U+”,
而“A=”表示“将魔方的后面转动180”,
等等; 4.
定位:指方块的定位,
是将一个方块转动到它应处的位置,
要复原魔方,
则每个方块都必须“归位”即回到应处的位置,
如“上前左”角方块可能处在8个角中的任意一个角上,
当它在其它7个角上就必须通过适当的转动使其回到“上前左”位置,
这个过程就是定位; 5.
对色:魔方复原后,
同一面方块的颜色都相同.
以每个面的中心方块的颜色为参照,
当某个已定位方块的颜色与中心方块的颜色相同时,
称为对色.
6.
3.
复原魔方的四要素:要想“玩转”魔方,
必须具有以下几点:1.
大小适中且转动灵活的魔方 2.
灵巧的双手 3.
敏锐的观察力 4.
高效实用的转动程序 4.
魔方复原的原理、复原方法的种类 1.
原理 2.
种类 5.
本魔方复原方法的特点:6.
复原初步 7.
从第一个角方块开始 8.
上面角方块的定位与对色 9.
下面的四个角方块 10.
上面的四个中心方块 11.
下面的四个中心方块 12.
中层的四个中心方块 13.
请欣赏已复原的魔方 14.
65种魔方图案的转动程序 1.
L 2.
双L 3.
U 4.
H 5.
口 6.
更多推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