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解答一举报贡生制度始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

它源于宋代以前的贡士制度,

即由基层府、州、县学,

从未中举的生员中按规定名额挑选一些优秀者贡献给皇帝.

《礼记》中有“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之说.

贡生被送人京师国子监学习深造,

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

因而入国子监的贡生又称监生,

贡生也能被吏部直接选官.

这种制度,

扩大了由进士、举人进升仕途的范围,

增大了朝廷选拔人才的范围.

明、清两代沿用了这一制度,

而且把它更加完善、详尽.

明代有四种贡生,

即“岁贡”,

由府、州、县学每年或每二年选送l~2名;“选贡”,

由府、州、县学每3年或5年选拔1名;“恩贡”,

由朝廷特开恩典而选入;“纳贡”,

由富家交纳一定资财而选人.

清代有六种贡生:“岁贡”、“恩贡”同明代;“优贡”相当于明代的选贡;“例贡”相当于明代的纳贡.

另有“拔贡”和“副贡”,

“拔贡”从各直省科试的一、二等生员中选拔,

雍正时每六年选拔一次,

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选拔一次.

“副贡”每三年选拔一次,

即从每届乡试取得副榜(即乡试扩录者)者中挑选,

副榜不能参加会试,

但可直接增附为“副贡”,

既可被挑选为官,

又可人国子监.

监生是明清时期人国子监读书者的统称.

早在唐元和二年(807年),

朝廷置东都监生100名,

此为监生之称的起源.

明代设国子监,

在全国生员中选取贡生人监深造,

会试举人不第者,

可人国子监,

称为“举监”.

生员选人监者为“贡监”.

立了功或殉职的官员,

子弟经朝廷准人监的为“荫监”,

捐资一定数额也可入监学习,

称为“例监”.

例监始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

清代监生有恩监、荫监、优监、例监.

优监不同于优贡,

优贡是在廪生、增生中选拔,

优监是在附生中选拔.

恩监是指对先圣先贤之后裔恩准入监者,

或由汉军八旗文官子弟恩准入监.

荫监分恩荫和难荫.

恩荫是京官四品以上,

外官三品以上,

武官二品以上,

按例可特准一子入国子监就读.

难荫,

专指品官因公殉难,

封荫其子人国子监读书者.

入国子监读书,

也是人生转折的一件大事,

只要能认真苦读,

按期肄业,

就可以被挑选做官,

所以成为监生也是值得祝贺的事.

平遥科举博物馆第二展室外屋檐下,

悬一匾额,

上书“辟雍升俊”,

是清嘉庆年间,

平遥儒生韩家骠被选拔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时,

亲友们为祝贺他步人仕途,

赠送匾额,

匾额特请乾隆甲寅恩科举人冀兰泰题写.

冀兰泰是平遥城内人,

字畹亭,

号芸田.

嘉庆六年(1801年)吏部大挑考试成绩为一等,

分发陕西,

历任清涧、兴平、凤翔、三水、山阳等县县丞,

后授韩城知县,

后因政绩卓著,

升汉中府定远厅同知,

道光六年(1826年)因平息回族人叛乱,

调任哈拉玉尔滚粮台,

又兼任新疆库车粮台,

时达7年之久,

平叛后以功勋擢升浙江台州府知府.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