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解答一举报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

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

曾修《诗》、《书》,

定《礼》、《乐》,

序《周易》,

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

所以论语不是孔子写的,

而是他的弟子门人写的! 1.

哲学上的贡献 《易》是大道之源,

是中国哲学之源.

《汉书》记《易》之由来,

\"人更三圣,

世历三古\".

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阶段; 周文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是第二阶段; 孔子作《易传》是第三阶段.

《易传》的基本特点是,

绕开卜筮,

阐发易理.

《易传》中运用和阐述的一些基本范畴,

命题,

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

如: \"阴阳\",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和,

合\"思想等等,

发现了自然界,

社会领域及思维领域的一般规律,

即对立统一,

量变与质变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创立了\"君子时而中\",

\"过犹不及\",

\"通变动成\",

\"中庸成道\"等原则,

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

发展变化,

运动过程的思想.

从礼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辩正回归的轨迹.

2.

教育上的贡献 孔子时代,

教育与学术由官府垄断,

提出\"有教 无类\"的旗帜,

以私人身份招徒讲学,

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

选编了《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六种教材; 将内容分为\"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四科进行教育.

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仁人 教育对象则\"有教无类\"; 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式,

要求弟子学思结合,

举一反三,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重视德育,

智仁勇并举而以仁为中心; 提倡教师以身作则,

师生教学相长;端正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 当仁不让于师 要求弟子学以成才,

学以致用.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被尊为\"万世师表\".

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

而且在今天看来,

仍与东西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合.

3,

文学上的贡献 孔子修《诗》,

正《乐》.

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

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

《乐经》失传.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古时有诗三千余篇,

孔子删除其重复的,

选取其\"可施于礼义\"的,

形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诗经》文本.

孔子还对《诗经》的主旨,

作用和若干篇章作了重要解说.

《论语》中就有很多记载,

如:\"《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 \"不学诗,

无以言.

\" \"诵诗三百,

授之以政,

不达;使之四方,

不能专对.

虽多,

亦奚以为 \"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

更是最近发现的孔子诗论文献.

孔子对《诗经》的解说,

涉及到文学,

政治,

伦理,

教育等各个层面,

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

理念,

对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孔子整理的《诗经》和孔子的诗论,

就是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文学和文论的\"源头活水\".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

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正是因为他的贡献,

所以人们才说他是大学问家.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