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解答一举报仁者,
爱人,
以仁治国,
以礼立国关于仁 仁的概念,
孔子以前就有,
春秋前期人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
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
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
并且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
什么是仁?孔子在《论语》提到仁有一百余处,
涵义甚广,
但其基本涵义有二:一是爱人.
他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
孔子问答说:\"爱人\".
《说文》有个解释:\"仁,
亲也,
从二人\",
甚合孔子思想.
仁,
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要友善相亲,
相互帮助.
爱有差等.
按孟子的说法是:\"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是先爱自己的亲,
然后普及到民,
再推广到物;是先已后人,
先内后外,
既有次第又有厚薄.
这是一种从人\"自然本性\"出发的\"仁爱差别\".
关于礼 仁的第二个涵义是克己复礼.
\"什么是礼?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属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
《可见孔子这里说的\"礼\"实际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
二是礼仪上的规定,
就是有关朝廷的祭祀、出征、朝聘,
以至婚丧嫁娶,
侍人接物到生活细节,
按不同等级、身分,
都有不同的礼仪规定,
这叫\"仪\".
这里的\"仪\"实际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
孔子认为:礼和仪又是统一的,
礼是根本的,
仪是从属的,
仪是礼的\"节文\"或形式,
或者说仪是用行动规范和礼节的形式来巩固和体现社会的秩序和制度.
孔子主张礼仁结合,
纳仁于礼,
用仁来充实礼.
这是孔子的创新.
\"关于礼仁关系,
他认为,
仁是礼的内在精神,
礼是仁的表现形式.
仁是礼的最高境界,
礼是实现仁的途径.
就仁和礼的本质来说,
仁,
归根到底,
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
主要是规范社会的政治秩序和制度.
孔子的思想体系中,
注重仁和礼的结合,
实质上是注重了人道与政治的结合,
从而对周礼作了重大的修改.
仁与礼并不矛盾,
因为仁是内容,
礼是形式,
二者的结合,
才是一种制度的完善.
更多推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