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解答一举报赏(五) 一代伟人的革命浪漫情怀 ——读毛泽东的两首《沁园春》有感 泉 恒 欢 廷 毛泽东一生写过两首《沁园春》.

写《沁园春•长沙》时的毛泽东时年32岁.

当年,

革命形势高涨,

群众运动风起云涌.

一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

九月毛泽东在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

十月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

毛泽东意气风发,

心情是舒畅的.

《沁园春•长沙》(1925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竞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廖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写《沁园春•雪》的毛泽东时年43岁.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当年,

毛泽东亲率红军东渡黄河,

开赴抗日前线.

元月二十六日,

大年初三,

毛泽东从瓦窑堡出发,

向黄河渡口开进.

二月间晚遇大雪,

次晨踏雪行军,

感触良多,

宿营时挥毫写下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1936年):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比较两首《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意境是雄奇奔放的.

毛泽东1936年在对斯诺的谈话中就指出,

1920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

他的思想基本上就没有改变过.

这个基本思想的内容有许多,

其中一个是“阶级斗争”,

一个是群众观点,

是非常突出的.

而这两点都是中国历史传统所没有的.

特别是,

一旦毛泽东有了一个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高扬气概与精神,

从气概气魄上,

也就有了“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高度,

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的信心与气魄.

而12年之后的第二首《沁园春•雪》则已经具有了更为实际的寄托.

在这个方面,

除了应该注意长征、延安时期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东联抗日等因素外,

还应该注意,

毛泽东在词中所点评的历史人物都是历史上的开国之君.

一句“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明确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态度与看法.

这个评论,

既包含着对历史上的封建帝王将相、即使是那些开国之君的蔑视,

隐含着对当代国民党及其领袖的轻视,

又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无产阶级革命和通过革命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的自信,

体现了毛泽东对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可开创新中国的人民领袖的赞许.

郭沫若在评论毛泽东的诗词时说,

毛泽东的诗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的思想.

评论家认为,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立意“以江山起笔,

从帝王着眼”,

意境是高深的,

情致是优美的,

气势是宏大的.

1936年2月,

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万里长征后,

紧接着又在毛泽东的率领下,

从陕北出发,

渡河东征,

奔赴抗日前线,

就在这个时候,

他填写了《沁园春•雪》一词.

1945年,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然而,

蒋介石却决心发动内战.

为了争取和平,

毛泽东亲赴重庆,

与蒋介石谈判.

就在这个时候,

毛泽东将写成近十年的《沁园春•雪》咏雪词赠与柳亚子,

并在重庆发表.

当年发表毛泽东词作的重庆《新民报晚刊》编辑吴祖光先生认为,

《沁园春•雪》全词从满天飞雪的北国风光写起,

从长城内外到大河上下;从妖娆多娇的壮丽山河到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

从景到人,

从古到今,

归结为“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从风格上的涵浑奔放来看,

颇近苏辛词派,

但是遍找苏辛词亦找不出任何一首这样大气磅礴的词作;真可谓睥睨六合,

气概万古,

一空依傍,

自铸伟词.

《新民报晚刊》当时的按语说,

《沁园春•雪》“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当时蒋介石也通过报纸读到了这首词,

他不相信这是毛泽东填的词.

尽管他不会填词,

但凭着直觉,

他品味到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好词,

借古说今,

意境不俗.

他找来了谋士陈布雷,

这是一位替蒋介石起草文稿的文人.

蒋介石问:“布雷先生,

你看,

毛泽东这首《沁园春》词是他作的吗?”尽管蒋介石希望说出“不是”二字,

但是陈布雷是一个忠实于主人的文人,

他觉得不能对蒋介石撒谎.

回答使蒋介石感到失望.

他又问:“布雷先生,

你觉得这首词写得如何?”“气度非凡,

真有气吞山河如虎之感,

是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啊!”“难道就没有不尽人意之处,

譬如说音韵、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方面?”蒋介石千方百计想找出一点差错.

“据我所知,

毛泽东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历史是非常精通的,

填词作诗,

算不得什么难事.

”“我看他的词有帝王思想,

他想复古,

想效法唐宗宋祖.

”蒋介石眼睛盯着陈布雷,

似乎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这个嘛,

倒是有.

”陈布雷小心答道.

“那好,

你赶紧组织一批人,

写文章以评论毛泽东词的名义,

批判毛泽东的‘帝王思想’,

要让全国人民知道,

毛泽东来重庆不是来和谈的,

而是为称帝而来.

”蒋介石一声令下,

御用文人们忙碌起来,

官方控制的报纸纷纷登出文章,

含沙射影地攻击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

《沁园春•雪》所引起的轰动和这一诗墨雄浑劲健的书风所倾倒的万千墨友,

除了拉开毛泽东的正义之师和蒋介石军队决战的总帷幕外,

也宣示了“风流人物”和“只识弯弓”者的分野.

这是一篇谋章布白独出机杼的诗墨,

整幅作品豪气吞海,

雄峻超逸.

纵观全貌,

戈戟森然,

如旌旗猎猎.

《沁园春•雪》在重庆发表之后,

轰动山城,

影响及于全国.

世人从而知道了毛泽东不独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而且还是卓越的文学家和伟大的诗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