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解答一举报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原因说白了,
就是争夺利益,
及新兴国家与老牌国家的争夺.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
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
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
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
战场主要在欧洲.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
但是后来却加入到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
000,
000人参战,
10,
000,
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
20,
000,
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缘起: (1)“英德矛盾,
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
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
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
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
但不能低估.
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
二者互相关联,
互相影响,
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
从实际情况考察,
“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
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
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
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
因此,
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
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
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
“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
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
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
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皇储到新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事演习,
1914年6月28日,
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成员刺杀,
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这一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早在1882年5月,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
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
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
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
1914年6月28日,
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
到波斯尼亚检阅部队,
在萨拉热窝遇刺.
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7月28日,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俄国根据有关条约,
为支持塞尔维亚,
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
8月1日,
德意志帝国对俄宣战.
8月3日德意志帝国对法宣战.
8月4日英国对德意志帝国宣战.
大战由此全面展开.
1914年,
双方速决战计划破产,
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大战爆发后,
德军担任主攻的部队和担任牵制任务的部队按计划行动.
1915年,
战争重心转到东线,
东部战场进入了对峙状态战争使双方人力物力消耗巨大,
军队的后备兵员和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
迫使各国加紧国民经济的总动员.
1916年,
战争重心再次转到西线,
协约国逐步取得战略主动权.
1916年,
德意志帝国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
力争打败法国.
1917年,
德意志帝国转入全面防御,
俄国爆发革命,
美国参战.
1917年,
西线的主要战役是4—5月法军对德军发动的“尼维尔攻势”战役 1918年,
协约国发动总攻,
同盟国土崩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
战争期间,
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218万人,
损失2210万人,
其中死亡515万人.
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
损失1540万余人,
其中死亡380万人.
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参考资料:http://iask.
sina.
com.
cn/b/10194612.
html
更多推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