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解答一举报西周时燕国始封地在今河南的郾城地区,
郾通燕,
后来像很多其他诸侯国一样,
为了国防需要,
向边疆地区迁徙,
并把国名一起带去,
最初在易县东界的留召村,
这里是殷商时代就存在的小城堡,
后继续前进至北京西南50公里的董家林古城,
这是古“燕水”流经之处.
不久,
国都又迁徙至北面8里地的良乡(时为周厉王时期),
传9王之后,
因为山戎的攻击,
恒侯徙临易,
临易是第四个都城.
四十年后,
(约前657年)襄公继位,
这时才灭掉今北京附近的小国“蓟”,
并把都城迁到了蓟城.
这是燕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都城.
公元前4世纪约战国中期,
燕昭王为了应付南方各国,
在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今河北易县建立了一军事重镇,
称为“下都”,
这是陪都性质的,
以区别于北面蓟城的“上都”.
燕下都建于公元前4世纪,
约当战国中期,
为燕昭王时所建.
更多推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