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解答一举报《老子道德经》说“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自古及今译道德经者不计其数,

但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若以儒眼看佛,

佛不得不儒,

若以佛眼看儒,

儒不得不佛.

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得到不同的见解.

今以我一己之见试释之以飨读者.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宇宙之源非言语文字思辨所能及,

若强辩鸡生蛋或蛋生鸡,

皆陷轮回见,

以有思量之心思量者,

所得之果不出思量.

所以不论道家佛家皆说欲证极果必须入不思议.

至于后代子孙以言辞辩论宗派高下者,

皆是不得其旨而妄谈也.

【有名万物之母】:道本无名,

周遍虚空,

一旦有名则生万物.

这个“名”者,

概念也,

妄念也.

老子说,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佛家谓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修道之人若能把握最初一念,

自当返本还原.

形相世界从无到有,

皆缘于最初一念无明.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所以我们要以无欲无求的心态来观察微妙的清净智慧境界.

有欲有求即是追随妄念,

无欲无求则是休歇妄想.

佛家说,

狂心若歇,

歇即菩提.

林则徐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世间一切罪恶纷争无不源于欲望,

此乃众生相.

欲望令人欺诈、痛苦、不安,

疲惫.

观众生日间所作一切无不是为欲望,

及至疲惫不堪晚上不得不歇息,

第二天醒来有精神后又再次为欲望而造作,

如此周而复始.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jiao):边际、边界.

引申端倪的意思,

有玄妙深远的含义.

有的人以为无欲就是以一个欲望压抑另外一个欲望,

那是以妄抑妄,

还同二妄.

老子说的无欲是指无邪欲,

非无正欲,

既不可以妄抑妄,

也不是无所事事(禅家谓不可落入无事坑中).

正欲者,

回光返照,

观照自心是也.

如憨山德清禅师说“无念者,

只是无邪念,

非无正念,

念有无善恶是名邪念,

不念有无善恶是为正念”.

老子在此则明确提出必须有欲望,

但这个欲望不同于普通人的欲望,

而是观察玄妙深远境界的欲望.

换言之,

就是观照休歇妄想的工夫.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有欲与无欲这两个概念虽然名称不一样而实际是辩证的统一,

其中含有很深远的道理,

是了解世间所有奥妙的门户.

这正如禅宗所说的“三学兼修,

一参具足”.

有些人看到经文某些文字的表面意义会产生消极或积极的想法,

那是因为不了解经文的辩证意义所至,

比如有欲与无欲我们不应看到无欲就认为是消极,

也不应该看到有欲就认为是积极.

这里面有对立统一的辩证意义.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