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解答一举报常见的有淤泥类土、膨胀土、红粘土、黄土类土、人工填土等.

1.

膨胀土在工程建设中,

经常会遇到一种具有特殊变形性质的粘性土,

它的体积随含水量地增加而膨胀,

随含水量减少而收缩,

并且这种作用循环可逆,

具有这种膨胀和收缩性的土,

即称为膨胀土.

(一)分布和成因膨胀土一般分布在盆地内岗,

山前丘陵地带和二、三级阶地上.

大多数是上更新世及以前的残坡积、冲积、洪积物,

也有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湖泊沉积及其风化层.

(二)成分和结构特征(1)从岩性上看,

以粘土为主,

具有黄、红、灰、白等色,

土中含有较多的粘土,

粘土占总数的98%,

粘土矿物多为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

蒙脱石含量越多,

膨胀性越强烈.

(2)结构致密,

呈坚硬~硬塑状态,

强度较高,

内聚力较大.

(3)裂隙发育,

竖向、斜交和水平三种均有,

可见光滑镜面和擦痕.

(4)富含铁、锰结核和钙质结核.

(5)化学成分为SiO2(45%~66%)、Al2O3(13%~31%)、Fe2O3(3~15%)、硅铝率K=3~5.

(三)一般工程地质特征膨胀土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都较大:液限为40%~68%,

塑限为17%~35%,

塑性指数为18~33.

膨胀土的饱和度一般较大,

常在80%以上,

天然含水率较小,

17%~30%处理方法:膨胀土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膨胀土地基的处理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基的胀缩等级、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和建筑物结构类型等.

结合建筑经验和施工条件,

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

如果能够采用换填非膨胀土或采取化学等方法,

从根本上改变地基土的性质,

则是根治的最好方法.

如果用桩基或深埋的办法,

使基础落到含水量较稳定的土层,

就能大大减少建筑物的危害;对于上部荷重较轻的小型建(构)筑物,

亦可浅埋基础但必须避免扰动下部膨胀土.

由此可知,

软弱膨胀土地基的处理应根据场地土胀缩性能、水文地质条件,

考虑具体建筑物适应变形的能力,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加强结构的整体变形能力,

切断基底下外界渗水条件,

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2.

红粘土红粘土是指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

白云岩,

泥质泥岩等),

在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

经风化而成的残积、坡积或残~坡积的褐红色、棕红色或黄褐色的高塑性粘土.

(一)成因和分布成因类型:残积、坡积、和残~坡积上部为坡积,

下部为残积的情况居多.

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安徽、四川东部等.

(二)成分和结构特征红粘土的粘粒组分(粒径85%,

密实度低,

大孔隙明显,

孔隙比>1.

0;液性指数一般都小于0.

4;坚硬和硬塑状态.

3、强度较高,

压缩性较低固结快剪 值8º~18º,

c值可达0.

04~0.

09MPa,

多属中压缩性土或低压缩性土,

压缩模量5~15MPa.

4、不具湿陷性,

但收缩性明显,

失水后强烈收缩,

原状土体缩率可达25%.

红粘土具有这些特殊性质,

是与其生成环境及其相应的组成物质有关.

(1)沿深度上,

随着深度的加大,

红粘土的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压缩系数都有较大的增高,

状态由坚硬、硬塑可变为可塑、软塑,

而强度则大幅度降低.

(2)在水平方向上,

由于地形地貌和下伏基岩起伏变化,

性质变化也很大,

地势较高的,

由于排水条件好,

天然含水率和压缩性较低,

强度较高,

而地势较低的则相反.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