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古古说他们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电脑,也要求我给他买一台他个人用的电脑。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考虑到他现在上高中了,早点熟悉电脑对他将来找工作或做别的事都有好处,就决定给他买一台。
  买电脑那天,我把古古带到中关村。在一楼大厅里,古古看中了一款设计新颖、外观简单大方的品牌机。我问了一下价格,要七千多。问完价格后,我又带着古古到二楼和三楼,在二楼和三楼,我们看到有很多款式类似的电脑。问了问价格,只要三千多或四千多。
  在楼上转了一会儿后,古古可能是走得有点累了,对我说:“爸爸,走那么多家干什么?还不都一样,随便买一台不就行了吗?”
  我对他说:“买东西只有多看多比较,才能更清楚商品的价位和质量,一会儿我们买的时候,才知道应该怎么跟别人讲价,怎么才能花最少的钱买到想要的东西。”
  在楼上看了一圈,最后我还是决定去买一楼的那个品牌机。于是,我又带着古古到一楼,去跟卖品牌机的经销商讲价。我从电脑的配置到保修期等各个细节跟对方讲起,只要能找出让对方降阶的理由,我全说了。
  最后,对方给我打了6.5折。我以不到五千元钱的价格买下了这台品牌机,并让对方承诺保修三年。古古见我用这么少的钱买下了这台中意的品牌机,高兴得连连夸我说:“老爸真厉害!一下子省了两千元钱。”
  我说:“你现在总算明白爸爸为什么要带你去看那么多电脑了吧,这就是“货比三家”的好处,因为有比较才能挑出对方的毛病,你讲到点子上了,对方才会给你最大的优惠。”
  父母在教孩子买东西的过程中,最基本的省钱准则就是“货比三家”和“讨价还价”。因为有比较,才能知道东西的质量好与不好、价格高与不高。在清楚地知道了东西的质量和价格后,才能更好地跟对方讲价。这样,我们买东西时就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货比三家”和“讨价还价”是一门技术和能力。要让孩子掌握这门技术和能力,父母就应该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一点一点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意识。
  古古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吃樱桃。樱桃上市的时候,每次我去市场买菜,他都要跟上。有一次,古古又跟着我去市场买菜,刚走到市场门口,就看见有个大爷用篮子装了半篮子樱桃,蹲在市场门口卖。
  我问樱桃卖多少钱一斤?对方说20元钱一斤。还没等我说话,古古马上接口说:“老爷爷,您的樱桃为什么比别人的贵呀?我爸爸每次给我买的樱桃才15元钱一斤。”
  
  卖樱桃的大爷说:“你没看出来这樱桃比市场里的那些樱桃小?这樱桃是我们家自己树上结的,没施过化肥,也没打过农药。这樱桃产量低,一棵树顶多结一篮子。这樱桃比市场里卖的樱桃好吃,不信你尝尝。”说着大爷拿了一颗樱桃递给古古。
  我蹲下来看了看,发现这樱桃确实比平时买的樱桃要小一点,并且颜色比市场里卖的要自然和纯正。
  我说:“大爷,您这樱桃能不能便宜一点?市场才卖15元钱一斤,砍砍价, 12元钱就能买到。您要是能便宜一点,我就多买几斤。这样,你也能早点卖完回家。”
  最后,大爷以16元钱一斤的价格卖给我3斤。
  父母在教孩子买东西的过程中,不但要比价格,还要看质量。同一种东西,质量不同,价格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父母在教孩子“货比三家”和“讨价还价”时,还要教孩子学会看东西的质量。
  培养孩子理性消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分析需要、节制欲望到选择商家、比较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再到讨价还价、找零核对的过程中,能让孩子学到很多东西。父母在教孩子买东西的过程中,应教会孩子“货比三家“和一讨价还价”。
  良好的“货比三家”和搿讨价还价”能力,不仅可以让我们以最少的钱买到所需要的东西,还可以让我们在购物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更多推荐

饭桌故事——教孩子学会“货比三家”和“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