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又名《前出师表》,此表为诸葛亮于公元227年驻军汉中准备北伐时所上。
2.《出师表》与《谏逐客书》属于同一文体,为奏疏。
3.“营中之事,悉以咨之”的“之”是指向宠。向后主推荐向宠掌管“营中之事”,郭攸之、费祎、董允掌管“宫中之事”。
4.成语“作奸犯科”“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出自《出师表》。
5.分析《出师表》第三段陈述心曲真情洋溢的特点:表明个人情志,充满感情色彩。对自己的一生作了简略的回顾,突出对刘备的知遇之感和对蜀汉朝廷的忠贞不渝。披肝沥胆,痛切陈说,十分感人。(简)
6.主要内容,即向后主刘禅提出哪些要求:国家正处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后主应尊贤纳谏,执法公正。远离小人,修明朝政,使文武大臣各尽其职以兴复汉室。(简)
7.多次提及“先帝”的原因和作用: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切怀念和忠贞感情。这样写也在激励后主,给以帮助,切望他真能继承、光大刘备的遗业。(简)
2.《出师表》与《谏逐客书》属于同一文体,为奏疏。
3.“营中之事,悉以咨之”的“之”是指向宠。向后主推荐向宠掌管“营中之事”,郭攸之、费祎、董允掌管“宫中之事”。
4.成语“作奸犯科”“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出自《出师表》。
5.分析《出师表》第三段陈述心曲真情洋溢的特点:表明个人情志,充满感情色彩。对自己的一生作了简略的回顾,突出对刘备的知遇之感和对蜀汉朝廷的忠贞不渝。披肝沥胆,痛切陈说,十分感人。(简)
6.主要内容,即向后主刘禅提出哪些要求:国家正处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后主应尊贤纳谏,执法公正。远离小人,修明朝政,使文武大臣各尽其职以兴复汉室。(简)
7.多次提及“先帝”的原因和作用: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切怀念和忠贞感情。这样写也在激励后主,给以帮助,切望他真能继承、光大刘备的遗业。(简)
更多推荐
诸葛亮:《出师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