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泉州人民广播电台889新闻频道的《百姓热线》栏目喜获福建省首届新闻名专栏奖,成为全市惟一获此殊荣的新闻专栏。在欢呼雀跃之后,栏目组人员清醒地告诫自己:荣誉是“百姓”带来的,更是“服务”赢得的。
《百姓热线》栏目创办之初,正是“记者热线”类栏目在各大媒体特别是报界走红的时候,电台开办这档栏目的初衷也很明确,那就是做一档自己的“记者热线”。几年来,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欠薪问题、假冒伪劣、教育收费、农民负担、环境卫生等问题,给予正面的引导和沟通,化解了众多矛盾。
但随着过多雷同的“记者热线”类栏目影响力下降,《百姓热线》也变得不温不火。因为“百姓”的事“太小”了——今天你手机没信号,明天我工资被欠,后天怀疑他孩子学费多交了几块钱……小问题、老问题一直重复不断。就这样,记者接热线的声音略显不耐烦了,主持人的心不够贴近了,久而久之,“热线”也少了。怎么办?!好不容易培植多年的栏目不能就这样下去。在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时,栏目组意识到,每天《百姓热线》栏目接到求助电话的那一头往往略显无助,他们更迫切的是解决目前自身遇到的困难,而不是针对时弊。因此,只有调整办栏目的宗旨,弱化监督功能、强化服务意识才是上策。经过一番听众调查后,栏目组及时提出“有问必答”的口号,向听众承诺不管“热线”反映的是大事儿还是小事儿,都是栏目组的事儿,都将热心面对。从“舆论监督”转轨“沟通服务”,给《百姓热线》栏目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慢慢地,回复问题多了,“热线”又变热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传来《百姓热线》得奖的好消息。
《百姓热线》栏目创办之初,正是“记者热线”类栏目在各大媒体特别是报界走红的时候,电台开办这档栏目的初衷也很明确,那就是做一档自己的“记者热线”。几年来,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欠薪问题、假冒伪劣、教育收费、农民负担、环境卫生等问题,给予正面的引导和沟通,化解了众多矛盾。
但随着过多雷同的“记者热线”类栏目影响力下降,《百姓热线》也变得不温不火。因为“百姓”的事“太小”了——今天你手机没信号,明天我工资被欠,后天怀疑他孩子学费多交了几块钱……小问题、老问题一直重复不断。就这样,记者接热线的声音略显不耐烦了,主持人的心不够贴近了,久而久之,“热线”也少了。怎么办?!好不容易培植多年的栏目不能就这样下去。在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时,栏目组意识到,每天《百姓热线》栏目接到求助电话的那一头往往略显无助,他们更迫切的是解决目前自身遇到的困难,而不是针对时弊。因此,只有调整办栏目的宗旨,弱化监督功能、强化服务意识才是上策。经过一番听众调查后,栏目组及时提出“有问必答”的口号,向听众承诺不管“热线”反映的是大事儿还是小事儿,都是栏目组的事儿,都将热心面对。从“舆论监督”转轨“沟通服务”,给《百姓热线》栏目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慢慢地,回复问题多了,“热线”又变热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传来《百姓热线》得奖的好消息。
更多推荐
中考作文素材——《百姓热线》获奖的启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