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的故事
1995年,在美国成立的亚信刚刚回到中国发展不久,只有十几名员工,和向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借用的一间办公室。一天,亚信的创业团队把德勤、安达信、普华永道三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分别请到这间借来的办公室里,讨论为亚信作审计的事情。
这几家会计师事务所都觉得亚信“疯了”。因为,请“世界五大”来为自己处理财务的企业,都是那些员工数成千上万的大型企业,与它们比起来,亚信实在是太小了。但是,在了解了亚信所从事的互联网业务后,德勤(中国)还是接下了这笔“有史以来最小的单”。而现在,在美国上市的亚信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科技企业之一,也是德勤在中国最重要的客户之一。
故事的哲理
企业到底应该寻找什么样的客户?是有利可图的客户还是高成长性的客户?在界定优质客户的过程中,会不会把代表未来的潜在客户拒之门外呢?看来,不仅识别人才需要伯乐,识别客户也需要伯乐。
1995年,在美国成立的亚信刚刚回到中国发展不久,只有十几名员工,和向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借用的一间办公室。一天,亚信的创业团队把德勤、安达信、普华永道三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分别请到这间借来的办公室里,讨论为亚信作审计的事情。
这几家会计师事务所都觉得亚信“疯了”。因为,请“世界五大”来为自己处理财务的企业,都是那些员工数成千上万的大型企业,与它们比起来,亚信实在是太小了。但是,在了解了亚信所从事的互联网业务后,德勤(中国)还是接下了这笔“有史以来最小的单”。而现在,在美国上市的亚信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科技企业之一,也是德勤在中国最重要的客户之一。
故事的哲理
企业到底应该寻找什么样的客户?是有利可图的客户还是高成长性的客户?在界定优质客户的过程中,会不会把代表未来的潜在客户拒之门外呢?看来,不仅识别人才需要伯乐,识别客户也需要伯乐。
更多推荐
德勤历史上最小的单(识别客户也需要伯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