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选自《史记 李斯列传》。格虏: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译文】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赏析】这是李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为迎合秦二世的残暴河贪欲献计献策的一分奏章,也是李斯奉行的发家学说走向没落的标志。他借用“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这句话,劝秦二世厉行苛政,他认为,贤明的君主所以贤明,就在于能够严格追究河察处轻微的罪过,这样臣民就不敢犯法了。这一主张是发家政治的必然产物,它标志着发家学说已从富国强兵的进步思想变成了促使秦灭亡的反动论调,它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没有起到任何的积极的进步作用,将它与《谏逐客书》相比,同一个李斯,前后判若两人。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即使有不做民贼的贤明皇帝,却没有皇帝不是独夫。如何处理君臣关系、人主与子民的关系,是历朝皇帝必须精通的一门学问,否则就会危急皇帝的尊严、权势、利益和绝对的统治。所以,李斯劝秦二世厉行苛政的主张,对历朝都有重大影响,今天读来,就不仅仅世在读秦朝政治一份难得的自供状,而且也是在读整个封建社会一本难得的教科书,不持批判的态度将会误入歧途。
悠悠的话:看了这一段话,感触颇深,看到“厉行苛政”的这四个字,不由得想起了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和柳宗元笔下贫苦困窘的黎民百姓。可见,整个封建社会的形态已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完全成形,所有的兴盛、衰败、交替只不过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重演罢了。可笑的是,一边打一边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的国家一直在老子和孔子的学说之中苟延残喘,老子的法家,孔子的儒家,可以说是并行不悖的在封建社会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大家庭里“相安无事,和谐共处”,彷佛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和谐统一的存在一般。说着有点搅,在简单一点吧,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奉行的是法家的苛政,而老百姓们所受的熏陶朝廷给予老百姓的教化却是却是儒家的仁政。。即使有施行仁政的君主,也只不过是披着儒家仁政学说外衣的法家代言人而已。在贤明的君主,对于那些危及自己皇位的臆测的“敌人”,也不会真的心慈手软,否则怎么会有士大夫感叹“伴君如伴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呢。
【译文】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赏析】这是李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为迎合秦二世的残暴河贪欲献计献策的一分奏章,也是李斯奉行的发家学说走向没落的标志。他借用“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这句话,劝秦二世厉行苛政,他认为,贤明的君主所以贤明,就在于能够严格追究河察处轻微的罪过,这样臣民就不敢犯法了。这一主张是发家政治的必然产物,它标志着发家学说已从富国强兵的进步思想变成了促使秦灭亡的反动论调,它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没有起到任何的积极的进步作用,将它与《谏逐客书》相比,同一个李斯,前后判若两人。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即使有不做民贼的贤明皇帝,却没有皇帝不是独夫。如何处理君臣关系、人主与子民的关系,是历朝皇帝必须精通的一门学问,否则就会危急皇帝的尊严、权势、利益和绝对的统治。所以,李斯劝秦二世厉行苛政的主张,对历朝都有重大影响,今天读来,就不仅仅世在读秦朝政治一份难得的自供状,而且也是在读整个封建社会一本难得的教科书,不持批判的态度将会误入歧途。
悠悠的话:看了这一段话,感触颇深,看到“厉行苛政”的这四个字,不由得想起了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和柳宗元笔下贫苦困窘的黎民百姓。可见,整个封建社会的形态已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完全成形,所有的兴盛、衰败、交替只不过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重演罢了。可笑的是,一边打一边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的国家一直在老子和孔子的学说之中苟延残喘,老子的法家,孔子的儒家,可以说是并行不悖的在封建社会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大家庭里“相安无事,和谐共处”,彷佛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和谐统一的存在一般。说着有点搅,在简单一点吧,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奉行的是法家的苛政,而老百姓们所受的熏陶朝廷给予老百姓的教化却是却是儒家的仁政。。即使有施行仁政的君主,也只不过是披着儒家仁政学说外衣的法家代言人而已。在贤明的君主,对于那些危及自己皇位的臆测的“敌人”,也不会真的心慈手软,否则怎么会有士大夫感叹“伴君如伴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呢。
更多推荐
出自史记的典故——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