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先朝有个皇后死了一年多了,皇帝还没有正式册封皇后。为此皇帝命钦差四处物色美女。
钦差到了黄岩县,夜间细察星空,见一团霞光笼罩在县城偏西上空,于是即忙步出城西,看准方位。第二天,钦差带着,两名亲信,走出城西,沿着大路不觉进入后洋村。远远听见捣衣的声音,就循声走到后洋塘。见塘边蹲着许多妇女在洗衣。只见一个姑娘低着头,不卷衣袖,在低头洗衣。钦差好奇地踱过去问:“这位姑娘,你洗衣怎么不卷袖子?”姑娘慢慢地抬起头来,笑着低声回答:“凤爪不露”。
啊!好一个“凤爪不露!”钦差近前朝姑娘细看,太使他惊喜了,见她柳叶眉,丹凤眼,姣艳的脸色配着樱桃小嘴,更显娇美妩媚,连日所见的秀丽少女也不少,如今一比,都平淡失色了。
姑娘洗好衣服,拎起篮子走回家。钦差和两个亲信也紧紧跟进她的家门。
钦差问姑娘的父母,知道姑娘还未许婚。于是就讲明他们是奉旨来选美的,如今看中你家姑娘,立即动身进京。姑娘的父母一时被吓懵了,不由得全家人抱头痛哭,眼睁睁看着女儿被他们扶上轿,抬走了。
坐在轿中的姑娘泪流不止,想自己手腕以上的全身皮肤都呈裂纹,天气一冷,裂痕大起来,象片片鱼鳞,到天气转暖,鱼鳞才慢慢落掉;头发也稀疏焦黄,难以梳饰,所以不论冬夏都包上一块头巾,虽有花容月貌,无人上门求婚。幸好父亲是个饱学的老秀才,将腹内才学教给女儿,姑娘虽然年过二十,但赖琴棋书画自娱,倒也不甚苦恼。今朝突然被选进宫,带着一身不可见人的隐疾,岂不有隐瞒欺君之罪?自己一死无所惜,伯的是连累全家性命。于是越想越伯,决心在途中自尽,但朝夕有人在旁服侍,连寻死的机会也没有。
第三天刚走上山道,遭到一阵暴风雨,虽坐轿中,还是被雨淋湿了,过岭后,住宿在一座古庙中。姑娘受了风寒,病倒了。吓得钦差团团转,派人分头去找治病郎中。恰巧有个摇铜铃的走方郎中经过,就请来给姑娘治病。郎中被领进庙内,见姑娘睡在榻上,脸上通红,双目紧闭,气息喘急。郎中移座到床前,给姑娘按脉,手刚触及皮肤,就有异样的感觉,急忙将衣袖微微往上一推,就露出斑斑裂痕。老郎中眉头紧锁,细观姑娘面容,虽在病中,仍不失娇美神韵。
姑娘一声叹气,睁开双目,看到一老人坐在榻前替她按脉,忙把手缩进被内,轻轻启口:“老人家,你不必费心,我是待死之人,还要什么看病吃药?我只求早死,免得得罪皇上,害及人家,你是明白人,我以直言相告,请你回去吧!"
老郎中听了姑娘的悲哀话,顿时起了同情心,低头靠近姑娘身边说:“姑娘,你身体发热是受了风寒,一二剂药就能治好的,只是姑娘皮肤上的病,不是几剂药能治好的,须要内服外洗,至少要半个月,你别多顾虑,我会使你转祸得福的。可你要装着病,让我慢慢替你治病,我还得上山去寻草药,熬起来给你外洗用。”
姑娘感激得落泪了,抽咽着说:“你老人家肯为我治好隐疾,是我的再生父母,大恩大德,终生不忘!”
老郎中回身到一张桌前,打开药箱,从里面抓起几味中药,嘱咐陪人去煎;另外从一只小磁瓶内倒出二粒药丸,用开水给姑娘送服。
老郎中退出房间,在外厢回禀钦差大人,说姑娘疾病不轻,是风邪水湿内陷,伤内脏,需要一面服药疏解,一面安静调养,至少需要一个月。
钦差只图姑娘病好,能进京交差请功,路上耽搁些日子,倒是不要紧的。
就这样,姑娘在庙中暂时留停。老郎中每天上山寻药,拿回煎汤给姑娘外用。转眼过了十几天,奇迹出现了:姑娘身上的鱼鳞斑竟片片脱落干净,露出一身嫩肉。再过几天,嫩肉泛得莹莹洁白,头上的稀疏黄发也变成乌黑青丝,不用再包头巾了。姑娘欢欢喜喜地梳起云髻,更衬出秀丽容颜。姑娘想好好感谢老郎中,可这位救死扶伤的郎中,却不辞而别,连个姓名也没有留下。
钦差得知姑娘病愈,高兴得立即吩咐起程回京。
钦差向皇上奏禀寻访皇后星的详细经过,皇帝也感到奇怪,一个民间女子,竟会说出“凤爪不露”的雅词,难道确是应命的皇后吗?于是立即召见。
皇上见女子低头缓步而来,行礼如仪,没有畏缩恐惧神态。皇上下座将姑娘扶起,相对一望,容颜美色,体态神韵,竟压倒后宫三千粉黛!便赐坐,提问些女子立身治家之道,姑娘都对答如流,词义通达,落落大方。皇上感到中宫空位一年多,幸喜今朝如愿了。
皇后向皇帝提及路上的事情。皇帝为了纪念皇后在这地方获得新生,就将该处赐名新昌县,皇后出生的村庄赐名为“后垟”,洗衣的池塘赐名为“娘娘塘”,在池塘中建立一座牌坊,纪念皇后故乡。直到今天,这个村庄还叫“后垟”,当年牌坊的两根石柱还留在池塘中央。
(采录整理者:池静宜)
钦差到了黄岩县,夜间细察星空,见一团霞光笼罩在县城偏西上空,于是即忙步出城西,看准方位。第二天,钦差带着,两名亲信,走出城西,沿着大路不觉进入后洋村。远远听见捣衣的声音,就循声走到后洋塘。见塘边蹲着许多妇女在洗衣。只见一个姑娘低着头,不卷衣袖,在低头洗衣。钦差好奇地踱过去问:“这位姑娘,你洗衣怎么不卷袖子?”姑娘慢慢地抬起头来,笑着低声回答:“凤爪不露”。
啊!好一个“凤爪不露!”钦差近前朝姑娘细看,太使他惊喜了,见她柳叶眉,丹凤眼,姣艳的脸色配着樱桃小嘴,更显娇美妩媚,连日所见的秀丽少女也不少,如今一比,都平淡失色了。
姑娘洗好衣服,拎起篮子走回家。钦差和两个亲信也紧紧跟进她的家门。
钦差问姑娘的父母,知道姑娘还未许婚。于是就讲明他们是奉旨来选美的,如今看中你家姑娘,立即动身进京。姑娘的父母一时被吓懵了,不由得全家人抱头痛哭,眼睁睁看着女儿被他们扶上轿,抬走了。
坐在轿中的姑娘泪流不止,想自己手腕以上的全身皮肤都呈裂纹,天气一冷,裂痕大起来,象片片鱼鳞,到天气转暖,鱼鳞才慢慢落掉;头发也稀疏焦黄,难以梳饰,所以不论冬夏都包上一块头巾,虽有花容月貌,无人上门求婚。幸好父亲是个饱学的老秀才,将腹内才学教给女儿,姑娘虽然年过二十,但赖琴棋书画自娱,倒也不甚苦恼。今朝突然被选进宫,带着一身不可见人的隐疾,岂不有隐瞒欺君之罪?自己一死无所惜,伯的是连累全家性命。于是越想越伯,决心在途中自尽,但朝夕有人在旁服侍,连寻死的机会也没有。
第三天刚走上山道,遭到一阵暴风雨,虽坐轿中,还是被雨淋湿了,过岭后,住宿在一座古庙中。姑娘受了风寒,病倒了。吓得钦差团团转,派人分头去找治病郎中。恰巧有个摇铜铃的走方郎中经过,就请来给姑娘治病。郎中被领进庙内,见姑娘睡在榻上,脸上通红,双目紧闭,气息喘急。郎中移座到床前,给姑娘按脉,手刚触及皮肤,就有异样的感觉,急忙将衣袖微微往上一推,就露出斑斑裂痕。老郎中眉头紧锁,细观姑娘面容,虽在病中,仍不失娇美神韵。
姑娘一声叹气,睁开双目,看到一老人坐在榻前替她按脉,忙把手缩进被内,轻轻启口:“老人家,你不必费心,我是待死之人,还要什么看病吃药?我只求早死,免得得罪皇上,害及人家,你是明白人,我以直言相告,请你回去吧!"
老郎中听了姑娘的悲哀话,顿时起了同情心,低头靠近姑娘身边说:“姑娘,你身体发热是受了风寒,一二剂药就能治好的,只是姑娘皮肤上的病,不是几剂药能治好的,须要内服外洗,至少要半个月,你别多顾虑,我会使你转祸得福的。可你要装着病,让我慢慢替你治病,我还得上山去寻草药,熬起来给你外洗用。”
姑娘感激得落泪了,抽咽着说:“你老人家肯为我治好隐疾,是我的再生父母,大恩大德,终生不忘!”
老郎中回身到一张桌前,打开药箱,从里面抓起几味中药,嘱咐陪人去煎;另外从一只小磁瓶内倒出二粒药丸,用开水给姑娘送服。
老郎中退出房间,在外厢回禀钦差大人,说姑娘疾病不轻,是风邪水湿内陷,伤内脏,需要一面服药疏解,一面安静调养,至少需要一个月。
钦差只图姑娘病好,能进京交差请功,路上耽搁些日子,倒是不要紧的。
就这样,姑娘在庙中暂时留停。老郎中每天上山寻药,拿回煎汤给姑娘外用。转眼过了十几天,奇迹出现了:姑娘身上的鱼鳞斑竟片片脱落干净,露出一身嫩肉。再过几天,嫩肉泛得莹莹洁白,头上的稀疏黄发也变成乌黑青丝,不用再包头巾了。姑娘欢欢喜喜地梳起云髻,更衬出秀丽容颜。姑娘想好好感谢老郎中,可这位救死扶伤的郎中,却不辞而别,连个姓名也没有留下。
钦差得知姑娘病愈,高兴得立即吩咐起程回京。
钦差向皇上奏禀寻访皇后星的详细经过,皇帝也感到奇怪,一个民间女子,竟会说出“凤爪不露”的雅词,难道确是应命的皇后吗?于是立即召见。
皇上见女子低头缓步而来,行礼如仪,没有畏缩恐惧神态。皇上下座将姑娘扶起,相对一望,容颜美色,体态神韵,竟压倒后宫三千粉黛!便赐坐,提问些女子立身治家之道,姑娘都对答如流,词义通达,落落大方。皇上感到中宫空位一年多,幸喜今朝如愿了。
皇后向皇帝提及路上的事情。皇帝为了纪念皇后在这地方获得新生,就将该处赐名新昌县,皇后出生的村庄赐名为“后垟”,洗衣的池塘赐名为“娘娘塘”,在池塘中建立一座牌坊,纪念皇后故乡。直到今天,这个村庄还叫“后垟”,当年牌坊的两根石柱还留在池塘中央。
(采录整理者:池静宜)
更多推荐
黄岩民间故事——凤爪不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