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侯白
【导读】
“时尚”一词我们现代社会,已经日渐不“时尚”,因为它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正悄悄改变着我们的心理。而在我国的古代社会,也有自己的“时尚”。比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王公大臣爱服“石药”的时尚,而且延续了五六百年,影响了当时“贵人”们的衣着、生活与个性等方面,同时这种“时尚”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自然也就让一些人不甘落伍,“没有条件也要上”了!于是,当他勉为其难地迈入“潮流一族”之时,就要闹出笑话了。
【选文】
后魏孝文帝时,诸王及贵大臣多服石药①,皆称石发。乃有热者,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时人多嫌其诈作富贵体。有一人于市门前卧,宛转称热②,要人竞看③,同伴怪之,报曰:“我石发。”④同伴人曰:“君何时服石,今得石发?”曰:“我昨市米,中有石,食之今发。”众人大笑。自后少有人称患石发者。
【注释】
①后魏:南北朝时代北方的第一个王朝。石药:即中国历史上极其著名的“五石散”,又叫“寒食散”,它由五种成分合成。服用此药后,必须以冷食来散热,还要辅以冷浴、散步、穿薄而宽大的衣服等各种举动来散发、适应药性而得名,后句中“石发”即指服用“石药”后的发热症状。②宛转:翻来覆去。③要:通“邀”,邀请。竞:争相。④报:报告,告知。
【译文】
后魏孝文帝时期,诸位王公以及大臣们大多(喜欢)服用石药,(他们在服用后发热时)都称(自己)石发。于是(如果)有发热的人,(哪怕)并非富贵的人,也说(自己)是服用了石药而发热的,当时的人大多厌恶他们(这种)假装(自己)是富贵人的样子。(一天)有一个人仰卧在集市的门前,翻来覆去地称自己很热,让人来竞相观看,(他的)同伴认为这很奇怪,(于是他)告诉(同伴)说:“我石发了。”(他的)同伴问道:“你什么时候服用了石药,今天得以石发的?”(他回答)说:“我昨天买米(时),米中有石头,吃了之后今天发热了。”众人大笑。从这以后很少有人(再)慌称(自己是)患了石发了。
【阅读欣赏】
服食“五石散”的风气由魏晋时期一直至唐朝,名士们趋之若鹜,历时整整五六百年而从未间断。而魏晋名士们最被人追崇的仪态和风度,便是他们身着宽大袍袖的飘逸风姿和惊世骇俗的个性举动,这些又都与服药这一“时尚”有着莫大关系。正因为服用此药的人大多是达官贵人,所以有人就假装发热而表示“阔气”的。吹牛作假也有本领高下之别,这位魏市人就很不高明,明知自己吃的是米中之石而非石药,却偏要在闹市摆阔,等别人问起又直言不讳。在荒诞可笑中,让我们看到了这种人自欺欺人的虚伪本质。
【练习】
1.请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乃( )有热者 时人多嫌( )其诈( )作富贵体
同伴怪( )之 自( )后少有人称患石发者
2.下面两句中“市”字的意义一样吗?请加以解释:
(1)我昨市米 (2)有一人于市门前卧
3.请你认真思考一下,在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如文中所讽刺的这类用假装等形式来摆阔或赶“时髦”的自欺欺人的行为?
【知识卡片】
有关魏晋风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魏晋时代是个相当精彩的时期,然而真正精彩的却是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魏晋风度”已经是极为著名的文化专有名词,就它的外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颖悟、旷达、率真。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他们个性卓然甚至惊世骇俗,他们洒脱飘逸而放浪形骸,他们宽衣博带而又为人率真……这种“魏晋风度”以“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等人为代表,他们都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和纯粹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他们的人格、个性、作品、精神等正好都反映了魏晋名士的时代精神,可以说,也是历史的不幸和人生的苦短造就了魏晋风度浪漫的精神和艺术的辉煌。深为后世所推崇和神往。
然而,独特而精彩的“魏晋风度”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透的,它的真正内涵和深远影响还需要同学们通过阅读和思考来探寻。
【导读】
“时尚”一词我们现代社会,已经日渐不“时尚”,因为它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正悄悄改变着我们的心理。而在我国的古代社会,也有自己的“时尚”。比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王公大臣爱服“石药”的时尚,而且延续了五六百年,影响了当时“贵人”们的衣着、生活与个性等方面,同时这种“时尚”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自然也就让一些人不甘落伍,“没有条件也要上”了!于是,当他勉为其难地迈入“潮流一族”之时,就要闹出笑话了。
【选文】
后魏孝文帝时,诸王及贵大臣多服石药①,皆称石发。乃有热者,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时人多嫌其诈作富贵体。有一人于市门前卧,宛转称热②,要人竞看③,同伴怪之,报曰:“我石发。”④同伴人曰:“君何时服石,今得石发?”曰:“我昨市米,中有石,食之今发。”众人大笑。自后少有人称患石发者。
【注释】
①后魏:南北朝时代北方的第一个王朝。石药:即中国历史上极其著名的“五石散”,又叫“寒食散”,它由五种成分合成。服用此药后,必须以冷食来散热,还要辅以冷浴、散步、穿薄而宽大的衣服等各种举动来散发、适应药性而得名,后句中“石发”即指服用“石药”后的发热症状。②宛转:翻来覆去。③要:通“邀”,邀请。竞:争相。④报:报告,告知。
【译文】
后魏孝文帝时期,诸位王公以及大臣们大多(喜欢)服用石药,(他们在服用后发热时)都称(自己)石发。于是(如果)有发热的人,(哪怕)并非富贵的人,也说(自己)是服用了石药而发热的,当时的人大多厌恶他们(这种)假装(自己)是富贵人的样子。(一天)有一个人仰卧在集市的门前,翻来覆去地称自己很热,让人来竞相观看,(他的)同伴认为这很奇怪,(于是他)告诉(同伴)说:“我石发了。”(他的)同伴问道:“你什么时候服用了石药,今天得以石发的?”(他回答)说:“我昨天买米(时),米中有石头,吃了之后今天发热了。”众人大笑。从这以后很少有人(再)慌称(自己是)患了石发了。
【阅读欣赏】
服食“五石散”的风气由魏晋时期一直至唐朝,名士们趋之若鹜,历时整整五六百年而从未间断。而魏晋名士们最被人追崇的仪态和风度,便是他们身着宽大袍袖的飘逸风姿和惊世骇俗的个性举动,这些又都与服药这一“时尚”有着莫大关系。正因为服用此药的人大多是达官贵人,所以有人就假装发热而表示“阔气”的。吹牛作假也有本领高下之别,这位魏市人就很不高明,明知自己吃的是米中之石而非石药,却偏要在闹市摆阔,等别人问起又直言不讳。在荒诞可笑中,让我们看到了这种人自欺欺人的虚伪本质。
【练习】
1.请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乃( )有热者 时人多嫌( )其诈( )作富贵体
同伴怪( )之 自( )后少有人称患石发者
2.下面两句中“市”字的意义一样吗?请加以解释:
(1)我昨市米 (2)有一人于市门前卧
3.请你认真思考一下,在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如文中所讽刺的这类用假装等形式来摆阔或赶“时髦”的自欺欺人的行为?
【知识卡片】
有关魏晋风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魏晋时代是个相当精彩的时期,然而真正精彩的却是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魏晋风度”已经是极为著名的文化专有名词,就它的外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颖悟、旷达、率真。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他们个性卓然甚至惊世骇俗,他们洒脱飘逸而放浪形骸,他们宽衣博带而又为人率真……这种“魏晋风度”以“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等人为代表,他们都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和纯粹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他们的人格、个性、作品、精神等正好都反映了魏晋名士的时代精神,可以说,也是历史的不幸和人生的苦短造就了魏晋风度浪漫的精神和艺术的辉煌。深为后世所推崇和神往。
然而,独特而精彩的“魏晋风度”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透的,它的真正内涵和深远影响还需要同学们通过阅读和思考来探寻。
更多推荐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魏市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