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沈括
【导读】
古人曾说:物以人贵。的确如此,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名誉、地位、环境等。于是,只要是出自名家之手就必然是佳作,而凡是出自无名之辈,则必然是不屑一顾了。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中一直在形形色色地上演着。且看下面这则故事,也会让你有这样的感慨。
【选文】
李学士世衡喜藏书①,有一晋人墨迹,在其子绪处,长安石从事尝从李君借去②,窃摹一本,以献文潞公③,以为真迹。一日,潞公会客,出书画,而李在坐,一见此帖,惊曰:“此贴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归,取验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石君所传,具以白潞公④。而坐客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迹,而以李所收为摹本。李乃叹曰:“彼众我寡,岂复可伸,今日方知身孤寒⑤。”
【注释】
①学士:古代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②从事:是地方军政长官延用的助理人员。③文潞公:文彦博,北宋大臣,四朝元老,任将相50年,封潞国公。④白:陈述。⑤伸:陈述,说明。
【译文】
李世衡学士喜欢收藏书法。有一幅晋人的书法真迹,在他的儿子李绪那儿,长安石从事曾经从李君那里借去(这幅真迹),私下临摹了一本,(并)把(它)献给了文彦博,(文彦博)把它作为真迹(收藏着)。一天,文彦博会客,拿出(这幅)字画(给客人欣赏),而李世衡(当时)也在(做客),一见这幅书法,惊讶地问道:“这幅书法是我家的东西,怎么忽然到了这里?”急忙叫人回去,取来验对它,(验证后)才知道文彦博所收藏的是临摹本。李世衡这才知道是被石君传出来的,(便把)详细情况告诉文彦博。但是在座的客人都说文彦博所收藏的才是真迹,而认为李世衡所收藏的是临摹本。李绪世衡于是感叹说:“他们人多势众,我(则)孤身一人,哪里还有什么道理可说呢?今天才体会到自己的地位低微啊。”
【阅读欣赏】
临摹伪仿古书画是一门学问,鉴定古书画的真伪则是一门更大的学问。然而,这门大学问很多时候未必就能用上,因为对物品的鉴赏评定往往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有失公正。于是,在“物以人贵”的古训中,可悲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正如文中所写的那种以势压人或以众压人的“鉴定”,就让人有口难辩了。就因为李世衡的地位低微,所以他所珍藏的书法真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摹本”、“赝品”了!也许我们需要呼唤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诚实的小孩,用最纯真客观的心说出那最诚实公正的声音!
【练习】
1.请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窃( )摹一本 而李在坐( )
何()忽( )至此 具( )以白潞公
2.解释下面句中“以”的意思或作用。
A.以献文潞公 B.具以白潞公
C.以为真迹 D.而以李所收为摹本
3.请翻译“彼众我寡,岂复可伸,今日方知身孤寒。”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知识卡片】
有关古文的翻译
古文今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即“误译”;“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而更高的要求是“雅”,即指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
古文今译分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但对直译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意译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而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的内容,力求体现原作的风采神韵,译法比直译灵活自由。但对学习文言文来说,应该尽量坚持用直译的方法作翻译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而提高古文翻译水平的途径,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多读、多译,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词语。
【导读】
古人曾说:物以人贵。的确如此,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名誉、地位、环境等。于是,只要是出自名家之手就必然是佳作,而凡是出自无名之辈,则必然是不屑一顾了。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中一直在形形色色地上演着。且看下面这则故事,也会让你有这样的感慨。
【选文】
李学士世衡喜藏书①,有一晋人墨迹,在其子绪处,长安石从事尝从李君借去②,窃摹一本,以献文潞公③,以为真迹。一日,潞公会客,出书画,而李在坐,一见此帖,惊曰:“此贴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归,取验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石君所传,具以白潞公④。而坐客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迹,而以李所收为摹本。李乃叹曰:“彼众我寡,岂复可伸,今日方知身孤寒⑤。”
【注释】
①学士:古代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②从事:是地方军政长官延用的助理人员。③文潞公:文彦博,北宋大臣,四朝元老,任将相50年,封潞国公。④白:陈述。⑤伸:陈述,说明。
【译文】
李世衡学士喜欢收藏书法。有一幅晋人的书法真迹,在他的儿子李绪那儿,长安石从事曾经从李君那里借去(这幅真迹),私下临摹了一本,(并)把(它)献给了文彦博,(文彦博)把它作为真迹(收藏着)。一天,文彦博会客,拿出(这幅)字画(给客人欣赏),而李世衡(当时)也在(做客),一见这幅书法,惊讶地问道:“这幅书法是我家的东西,怎么忽然到了这里?”急忙叫人回去,取来验对它,(验证后)才知道文彦博所收藏的是临摹本。李世衡这才知道是被石君传出来的,(便把)详细情况告诉文彦博。但是在座的客人都说文彦博所收藏的才是真迹,而认为李世衡所收藏的是临摹本。李绪世衡于是感叹说:“他们人多势众,我(则)孤身一人,哪里还有什么道理可说呢?今天才体会到自己的地位低微啊。”
【阅读欣赏】
临摹伪仿古书画是一门学问,鉴定古书画的真伪则是一门更大的学问。然而,这门大学问很多时候未必就能用上,因为对物品的鉴赏评定往往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有失公正。于是,在“物以人贵”的古训中,可悲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正如文中所写的那种以势压人或以众压人的“鉴定”,就让人有口难辩了。就因为李世衡的地位低微,所以他所珍藏的书法真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摹本”、“赝品”了!也许我们需要呼唤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诚实的小孩,用最纯真客观的心说出那最诚实公正的声音!
【练习】
1.请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窃( )摹一本 而李在坐( )
何()忽( )至此 具( )以白潞公
2.解释下面句中“以”的意思或作用。
A.以献文潞公 B.具以白潞公
C.以为真迹 D.而以李所收为摹本
3.请翻译“彼众我寡,岂复可伸,今日方知身孤寒。”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知识卡片】
有关古文的翻译
古文今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即“误译”;“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而更高的要求是“雅”,即指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
古文今译分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但对直译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意译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而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的内容,力求体现原作的风采神韵,译法比直译灵活自由。但对学习文言文来说,应该尽量坚持用直译的方法作翻译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而提高古文翻译水平的途径,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多读、多译,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词语。
更多推荐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李世衡喜藏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