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导入新课:
  怀才不遇的诗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行路难》(其一)
  二、作者简介。:
  李白,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称诗仙。
  四、解题并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多写仕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五、整体感知:
  《行路难》是一首交织着忧郁和乐观自信的抒情歌曲,主旋律始终是昂扬激越的,是一首乐府旧题诗。
  六、文本解读
  (一)分析:前四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抒情方式:借举止抒情
  2.抒发的情感:怀才不遇,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心情。
  3.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二)赏析五、六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此两句是借象征抒情,象征仕途受阻。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此两句是借典故抒情。借吕尚、伊尹“事典”,
  表示自己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三)诗中借用典故的作用: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四)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感情怎样的志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宗悫“言典”借以展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知识要点:
  1、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诗。
  2、李白的《行路难》,情感运行的特点:起伏跌宕。
  3、李白的《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所运用的抒情方法:借典故抒情。
  4、李白的《行路难》,借酒消愁来抒写心中的痛苦的诗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5、李白的《行路难》,抒写英雄失意时悲愤心情的诗句: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6、李白的《行路难》,以路途比喻仕途艰难的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李白的《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抒情方法是:借举止抒情。
  8、李白的《行路难》,属于“言典”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9、李白的《行路难》,中抒情方法有:直抒胸臆;借举止抒情;借典故抒情;借象征抒情;借酒消愁。
  10、以浪漫主义风格著称的诗人有:屈原、李白。
  11、李白的《行路难》中,借典故抒情的诗句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

更多推荐

自考考点——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