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雨夜
  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诗人简介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明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官至陕西提学副使,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倡导了明代文学的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
  1.此诗用字精妙,请在颔联中选择一字加以赏析。(4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1)“连”字用得好。秋声与蟋蟀之声相连,可见蟋蟀声之大,足以与秋声比肩。蟋蟀声与秋声都能唤起人的迟暮感,惨然不乐。二者相连,显得自然有深意。
  (2)“上”字用得好。寒色“上”到梧桐树,可见寒色是慢慢浸润上来的,原来隐伏地上,到了这微雨之夜,经过夜的催化,才爬上了枝杆。当诗人感觉到“寒色”上来时,他的内心,也完全被寒气浸透了
  2.借景抒情。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周遭的景物,通过对秋天雨夜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幅雨夜秋思图,渲染了凄清的氛围。再通过最后一联,表达出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

更多推荐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