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闻一多
  1、《死水》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象征手法。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爱国主义是他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主题。短诗《死水》创作于1926年4月诗人从美国回国之后。
  《死水》通篇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中那“一沟绝望的死水”,是满目创痍、腐败破落的旧中国象征。诗人以美写丑,充分发挥主观想象,透过第二、三节中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等众多色彩斑斓的意象,在美的外衣下、以反讥、反衬手法、,写尽了死水的腐朽、恶臭等丑的本质。又以“青蛙”的“歌唱”讽刺了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颠倒黑白,以丑为美的无耻嘴脸。正如鲁迅先生讥讽复古主义者的“国粹”是“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一样。
  爱国主义思想强化了这沟绝望的死水,“断不是美的所在”的结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丑恶现状的彻底否定。这是一种批判的绝望的悲愤之情,是一个爱国者心中深沉的爱火。
  2、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的“三美”理论。
  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必须具有
  新格律诗三个美。①音乐的美,主要指音节。听觉要求。闻一多最重节奏,认为“节奏便是格律”。他要求每个诗句中音节的数量应相等(音乐也成音尺、音部或顿)。②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视觉要求。他认为好诗必须有“浓丽繁密而具体的意象。”他要求借助富有色彩的词藻来创造“浓丽”的意象,以此增添画面的生动。③建筑的美,主要指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视觉要求。即美要建筑在音节、句子之间一定的比例上。
  3、《死水》对新格律诗理论的“三美”体现。
  音乐美——《死水》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构成,其间又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组成。韵脚也精心安排,基本上是二、四压韵(隔行压韵),以双音节来结尾,因此读来音调和谐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绘画美——《死水》的词汇绚丽、多彩而又富有表现力。
  建筑美——《死水》每节四行,每行九字,视觉上给人以匀称均齐,整齐划一的感觉。

更多推荐

自考笔记——《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