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2月,从诺曼底登陆的美国军队,已经解放了巴黎,挺进到法国与比利时交界处,接着就占领了比利时南部的军事重镇巴斯托湮城。盟军与德国法西斯的部队在巴登山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盟军勇猛进攻,德军拼死挣扎,战事一时呈胶着状态。只要消灭了固守巴登山区的德军,盟军就可以进入德国本土,实现对德国法西斯的最后一战;而德国法西斯要保住岌岌可危的本土,也只有守住这个最后的防守阵地。
这时候,德国人发现,驻在巴斯托涅的美军兵力严重不足,看来,编制不足一个师。于是,他们好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集中了一部分兵力,对盟军发动了冬季攻势,妄图消灭阿登地区的盟军部队。
12月22日,中午时分,在美军327团一个连的防区前沿阵地上,一名德军少校,一名上尉带着两名士兵,高举着一面白色休战旗,朝盟军阵地走来。他们一边走,一边挥动旗子,用英语高声喊着:“我们是谈判代表,别开枪!”
美军士兵立即把他们带到了团部,可是,327团的团长当时也不在,一时无法找到,便由团部作战参谋出面接见。德军少校见参谋只是一位上尉军官,开始并不想跟他谈判。可是,参谋笑了笑说:“那么,你们便从原路回去吧!等到你们想来的时候再来。不过,别忘了带着白旗,我们的子弹可不长眼睛。”
德军少校出于无奈,只得掏出一封信,交给上尉,并说这是他们的司令给美军师长安东尼·麦考利夫准将的,要上尉立刻转呈,并在两小时内作出答复。那口气,并不像是来谈判,倒像是来下最后通牒的。
德国人满以为自己这么一说,那个美国人上尉一定会吓得屁滚尿流,立马飞奔去把上司找来。谁知上尉毫不理会他的话,当着他的面便撕开信封看起来,反倒把这位谈判代表吓得目瞪口呆。
那信中说,德军已发动了强大的的攻势,势不可挡,先头的坦克部队已经绕过巴登山区,到达法国境内的默兹河畔。坚守巴斯托涅城已经毫无意义,因为它已经被包围。信中劝美军在两个小时后投降,否则,只要德军发动进攻,巴斯托涅及附近的美军,就会被全部歼灭。
上尉瞧完信,把它往口袋里一揣,又笑了笑:“本来,你们的信由我便可答复,只用一个字便足够。但是,既然信是给我们准将的,理应由他回信。你们就在这里等着,但愿我能在两个小时内找到准将,否则第一个挨炮弹的不是我,而是你。”说完,把德国人扔在团指挥部,自己到师部递信去了。
上尉来到师部,见麦考利夫准将已经坐上了吉普车,他正要离开司令部,到前方一个工事去,那里的守军仗打得十分出色,多次击退了德军的反扑,将军要亲自去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向他们表示,师部已经向总司令报告,申请发给他们作战勋章。
准将接过上尉递来的信,匆匆看了一遍,脸上露出不屑的嘲笑,说了声“呸!”便把信扔到地上,对司机说:“开车!”麦考利夫准将才不会理会那种恫赫呢!德国人已经是秋后的蚂蚱,居然还要蹦跶,真可笑。
327团的上尉参谋见将军开车去办自己的正事,毫不理会那封信,觉得正和自己的想法一样,便捡起那封信,记着将军的回答,回营地向自己的上司报告去了。
办完正事,麦考利夫将军回到司令部。师参谋部的人提醒他,这封信该怎么处理。将军这才考虑起复信之事来,他问作战训练处长,该怎样回答?处长说:“您答得十分干脆,可是那话德国人会摸不着头脑。”
“我说了什么?”将军问。处长把当时的情况重述了一遍,将军笑了,说:“确实干脆,你去打听一下,327团是怎么回答的,要是怕德国人不懂,就加上几句,反正是那个意思。”
作战训练处长来到327团团部,却没见到那几个德国人。约瑟夫·哈珀上校,该团的团长,已经把回信交给了德国人。信只有几个字:“德军司令:呸!”下边的署名是:“美军司令安东尼·麦考利夫准将。”
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它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在这场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还会遇到敌军暂时的抵抗。面对顽抗,应该有压倒敌人的气势,一往无前进精神。麦考利夫的一个字的回答,正是体现了这种气势和精神。有了这种气势和精神,困难最终会被击败。其实,我们对任何困难,也不正需要这一种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吗?
这时候,德国人发现,驻在巴斯托涅的美军兵力严重不足,看来,编制不足一个师。于是,他们好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集中了一部分兵力,对盟军发动了冬季攻势,妄图消灭阿登地区的盟军部队。
12月22日,中午时分,在美军327团一个连的防区前沿阵地上,一名德军少校,一名上尉带着两名士兵,高举着一面白色休战旗,朝盟军阵地走来。他们一边走,一边挥动旗子,用英语高声喊着:“我们是谈判代表,别开枪!”
美军士兵立即把他们带到了团部,可是,327团的团长当时也不在,一时无法找到,便由团部作战参谋出面接见。德军少校见参谋只是一位上尉军官,开始并不想跟他谈判。可是,参谋笑了笑说:“那么,你们便从原路回去吧!等到你们想来的时候再来。不过,别忘了带着白旗,我们的子弹可不长眼睛。”
德军少校出于无奈,只得掏出一封信,交给上尉,并说这是他们的司令给美军师长安东尼·麦考利夫准将的,要上尉立刻转呈,并在两小时内作出答复。那口气,并不像是来谈判,倒像是来下最后通牒的。
德国人满以为自己这么一说,那个美国人上尉一定会吓得屁滚尿流,立马飞奔去把上司找来。谁知上尉毫不理会他的话,当着他的面便撕开信封看起来,反倒把这位谈判代表吓得目瞪口呆。
那信中说,德军已发动了强大的的攻势,势不可挡,先头的坦克部队已经绕过巴登山区,到达法国境内的默兹河畔。坚守巴斯托涅城已经毫无意义,因为它已经被包围。信中劝美军在两个小时后投降,否则,只要德军发动进攻,巴斯托涅及附近的美军,就会被全部歼灭。
上尉瞧完信,把它往口袋里一揣,又笑了笑:“本来,你们的信由我便可答复,只用一个字便足够。但是,既然信是给我们准将的,理应由他回信。你们就在这里等着,但愿我能在两个小时内找到准将,否则第一个挨炮弹的不是我,而是你。”说完,把德国人扔在团指挥部,自己到师部递信去了。
上尉来到师部,见麦考利夫准将已经坐上了吉普车,他正要离开司令部,到前方一个工事去,那里的守军仗打得十分出色,多次击退了德军的反扑,将军要亲自去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向他们表示,师部已经向总司令报告,申请发给他们作战勋章。
准将接过上尉递来的信,匆匆看了一遍,脸上露出不屑的嘲笑,说了声“呸!”便把信扔到地上,对司机说:“开车!”麦考利夫准将才不会理会那种恫赫呢!德国人已经是秋后的蚂蚱,居然还要蹦跶,真可笑。
327团的上尉参谋见将军开车去办自己的正事,毫不理会那封信,觉得正和自己的想法一样,便捡起那封信,记着将军的回答,回营地向自己的上司报告去了。
办完正事,麦考利夫将军回到司令部。师参谋部的人提醒他,这封信该怎么处理。将军这才考虑起复信之事来,他问作战训练处长,该怎样回答?处长说:“您答得十分干脆,可是那话德国人会摸不着头脑。”
“我说了什么?”将军问。处长把当时的情况重述了一遍,将军笑了,说:“确实干脆,你去打听一下,327团是怎么回答的,要是怕德国人不懂,就加上几句,反正是那个意思。”
作战训练处长来到327团团部,却没见到那几个德国人。约瑟夫·哈珀上校,该团的团长,已经把回信交给了德国人。信只有几个字:“德军司令:呸!”下边的署名是:“美军司令安东尼·麦考利夫准将。”
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它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在这场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还会遇到敌军暂时的抵抗。面对顽抗,应该有压倒敌人的气势,一往无前进精神。麦考利夫的一个字的回答,正是体现了这种气势和精神。有了这种气势和精神,困难最终会被击败。其实,我们对任何困难,也不正需要这一种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吗?
更多推荐
小故事里的哲学道理——一个字的回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