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世界各大洲有些地区的生物有相似之处,接着发现,有些地区地理结构也相同。它们远隔重洋,相去何止万里,怎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的呢?科学家们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开始的时候,人们认为地球本来是热的,冷却的时候就像桔子干瘪了,收缩起来,形成了高山、深谷、大海;有人认为地表分两大类,一类不会移动,另一类却作上下运动,变成一道道漕,大的漕便是海洋。很可惜的是,这些理论都无法完全解释不同大陆结构和生物相同的现象。
  也有人看到了南美和非洲海岸相似的特点,也曾猜测它们原来是一块大陆,后来才分开了。可惜无论如何想不通,大陆为什么会分开。也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了。
  直到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才正式提出了新的大陆漂移学说。那时候,他刚刚从格陵兰探险回家,正休息着。格陵兰岛上那巨大的冰山,能缓慢地移动,留给他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么巨大的冰山体,居然也会移动,大自然有什么事办不到呢。
  他居室的墙上,有一幅当时最完整的世界地图,每当一个问题百思不解的时候,魏格纳就会抬头看那地图,放松一下心情。转移一下自己的视点,是一种最好的休息。
  这一次,魏格纳留在地图上的眼光比往常长多了,他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只要稍作移动,便可以相互拼起来。亚马逊河流域的突出部,正好与非洲大陆西海岸凹进部分吻合,这两块大陆,会不会原来是拼在一起的?又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分开,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万分,他开始专门思考起这个问题来。
  魏格纳从前人研究中找到许多资料,从古生物学、地质学和古气候学三个方面来证明大西洋两岸原来是拼在一起的。至于是什么力量使得大陆分离而漂移呢?他只是找到了表面因素,认为是太阳、月亮对地球的潮汐力,再加上地球自己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壳的花岗岩层和武岩层之间产生了滑动,于是陆地便发生了漂移。
  他的理论,特别是漂移动力的理论,是不完善的,因此得不到科学界的公认。到1926年,在美国召开了一次关于大陆漂移学说的讨论会,参加会议的科学家们各执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以致最后只得用表决的办法对漂移学说作出判断。14位知名的地质学家投了票,结果有5名专家站在魏格纳一边,2名弃权,而7名投了反对票,漂移学说遭到了否定。
  但是,一门科学理论,怎么能用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确定它的正确与否呢?魏格纳并不受会议的影响,也不管反对的声音是多么大,依旧继续着他的研究,继续为自己的理论搜集第一手证据。
  他最熟悉的,莫过于格陵兰岛了。于是他接连两次,重复那里。两次的勘察发现,格陵兰岛还在漂移,它正以每年1米左右的速度,离开欧洲大陆,这就是大陆在漂移的直接证据呀!既然格陵兰岛如此,为什么美洲大陆就不可能漂离非洲呢?其他问题可以暂且不论,而大陆漂移应该是事实。
  1930年11月2日,魏格纳第四次出发,去格陵兰收集大陆漂移的证据,由于疲劳过度,心力衰竭,他倒在茫茫的雪源上。人们还在盼望他能归来,直到第二年四月,一支庞大的搜索队伍,才在失事地点找到了他的遗体。
  大陆漂移学说由于魏格纳的去世沉寂了一个阶段,直到六十年代,科学家对海底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建立在海底扩张说上的大陆板块学说终于建立,它完善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科学地阐述了古大陆演变的过程,继承和发展了魏格纳的学说,为世人普遍承认。
  
  
  世界地图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东西,每天会有无数人看它。尽管也有人注意到两块大陆海岸线的相似处,但是,只有魏格纳发现了其中的奥妙,第一个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这是为一种科学理论奠定了关键的一步,是一种质的变化。只有努力跨出这关键的一步,整个事物才有了希望,许多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这种关键的一步。

更多推荐

小故事里的哲学道理——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