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是伟大的生物学家,却因为跟表姐结了婚,近亲婚姻使他们的孩子自小痴呆,这是遗传基因方面的疾病。人们常常因此感叹,即使是伟大的人物,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间。达尔文在自己的日记中,就还记载着另一次失策,让他后悔不已的一段经历。
  1831年,达尔文登上了贝格尔号,开始作那次著名的环球航行。他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立刻被他们的生活条件之苦,原始落后的生活习俗所震惊,从而产生了一位文明人的极大怜悯之情。
  达尔文首先看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那里的人们没有衣服穿,住在山洞中,有的人不愿呆在山洞里,或者山洞容不下这么多人,便在树上搭一个巢,那住处只比猩猩搭的巢好上一点。吃的,是野果禽兽,从不生火,茹毛饮血。唉,不到这里,真不可能知道还有这样的人类种群,他们的生活真艰难。
  达尔文在部落里住到第三天,突然看到,部落里的酋长正带领几个年轻人,在驱赶两位年老的妇女。老女人显然体质已经差极了,她们被驱赶进丛林,似乎已经没有可能回到自己的部落,等待她们的只可能是死亡。
  达尔文急忙通过翻译问酋长。酋长丝毫没有一点为难地回答:“她们老了,不能替部落生孩子,又不能替大家干活,留下来还有什么用?不如把她们赶走。我们没有吃掉她们,已经很宽容了,这有什么可以奇怪的?”
  难道他们还吃人?达尔文更加震惊了,他急忙追问。酋长不以为意地说:“是啊,没有食物的时候,不吃孩子怎么能活下去?孩子有两种用途,一是延续种群,二是缺粮时当食物。多少年来,都是这样。”
  达尔文摇着脑袋,痛苦极了。这种习俗也太残忍了,跟动物有什么区别!这种不尊老,不爱幼的陋习必须改变,他通过翻译跟酋长商量,用高价买下一个当地的男婴,他要把这孩子带回去,用现代人的方法教育他,让这个原始部落血统的孩子变成一个文明人,然后让他来改变这种“弃老食婴”的状况。
  十六年很快过去了,非洲原始部落的孩子已经长成了英国绅士式的文明青年,他出生的那个部落恐怕还是老样子,达尔文把一切告诉了那孩子,教了他改变落后状况的办法,托熟人把他带回了家乡,以后的一切,就要靠这位有教养青年自己了。
  这以后,达尔文一直牵挂着那位青年,很想知道自己委派的文明人,是如何领导自己的部落,实现人类社会质的变化的。可是,他始终得不到任何消息,所有从非洲回来的人,无法说出哪怕一点点有关那位青年的消息。
  又是一年过去了,达尔文终于有机会再去非洲。他旧地重游,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精心培育的那颗文明的种子。他在完成了规定的考察和讲学任务之后,又带着翻译,踏上了十几年前曾走过的道路,到那个曾经到过的原始部落,看一看那里的变化。
  日思夜想的地方终于到了。可是那里却依然故我,还是那么落后,那么悲惨。酋长显然老了许多,但还没有到要让人赶进原始森林的地步,记忆力很好,很快认出达尔文就是多少年前来过的客人。其他的一切,他只字没提,好像根本没有什么值得谈的。
  达尔文忍不住问起自己委派的人。问他来了没有。“来了。”酋长回答。“他在哪里?”达尔文急切地问。酋长依旧那样,简单地说了一句话:“我们把他吃了。”
  “什么?”达尔文大吃一惊,“那么好的青年人,你们怎么把他吃了?”酋长仍然不以为意地说:“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事都不会干,我们留他下来,有什么用?”达尔文倒吸一口凉气,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不住对自己说:“也许是我错了,这事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失策。”
  
  
  一个种族存在的问题,是它本身的过去和现在确定的,也必须由它本身来解决。或许这个解决过程会是痛苦的、漫长的,但是别人无法代替他们,决不能依靠外来的一个或几个“文明人”解决问题。任何一个人,即使他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想要通过自己的干预,代替别人解决疑难问题,总是不能成功的。欲速则不达,外因无法代替内因,这就是达尔文失策的原因。

更多推荐

小故事里的哲学道理——达尔文的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