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川:北齐敕勒族游牧生活的地方。“川”辽阔的平地。
  2、阴山:山脉名,横贯于今内蒙古
  自治区中西部,全长约1200公里。
  3、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多用毡子制作,今俗称“蒙古包”。
  4、四野:整个原野。
  5、苍苍:青天的颜色。
  6、茫茫:广阔无边。
  7、见:同“现”,现出,显露。
  8、敕勒:南北朝时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省北部,以游牧为主。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 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赏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中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更多推荐

中华经典古诗文阅读——《敕勒歌》